很肯定地告诉你,回避型依恋者,不需要你高声呐喊说,“我爱你”,更不需要你把心都要掏出来的无私爱情。
TA们只需要一样东西:你有猎人一般的耐心。
1. 90%的人都无法和回避型依恋者共结连理,分开的原因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心累了。
上个月,来咨询的学员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老师,我感觉自己爱无能。”
“我和我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一旦感觉我开始对这段感情着迷了,发现我离不开他,我想念他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心理暗示,我其实不是喜欢他,我只是需要一个人陪我。”
“我脑海里就反复脑补,一旦我无法自拔爱上他,他出轨和背叛我的样子。甚至严重到我做梦都梦见他出轨,痛彻心扉。”
“每次自我暗示以后,我就会对他冷淡很多。我总是以私人空间和自己独处为理由推开他,拒绝和他出去见面和约会。
但是我能感觉到我心里又渴望他陪着我,又希望他能来见我,跟我在一起。”
“只要他稍微有一些不耐烦,我心里就会想,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或者根本没有那么爱我。也许世界上不会出现爱我的人,爱情都是假的,不会长久。”
“然后我就冷冰冰地跟他说分手,就把他拉黑了,电话也不接。”
“我就看着他一直给我打电话,发短信。我很痛苦,我也很难受,但是我很害怕,我特别怕我付出又失去。
我就像拿一把大锁,把我的心给锁起来了。”
她不敢爱,也不敢直面对自己有爱的人。
回避型依恋者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紊乱的,TA们将“不爱、不付出、不面对”作为根基,去防御未出现的风险。
我们来对比一下,安全型依恋者模式和回避型依恋者的情感模式:
安全型依恋者:
恋爱——表达情感——直面需求——倾诉——产生分歧——矛盾爆发——解决矛盾——倾诉——表达情感——和好——亲密关系呈递进现象
回避型依恋者:
恋爱——隐藏真实情感——发现需求——自我暗示——逃避需求——产生分歧——矛盾爆发——逃避矛盾解决——提出分手——矛盾加深——亲密关系呈递减现象
很明显,回避型依恋者的自我防御机制:不面对矛盾,不正视自我的需求,也不倾诉。
2. 我把真心赤裸裸摆在你的面前,你看都不看一眼。
回避型依恋者的伴侣其实很累。
上面那位咨询学员前男友给她打过40多个电话,发了无数条短信。
到最后,他发了一句话,让我觉得可惜——“我把你放在心尖尖上,我的未来,每一处都将你规划进去了,我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你看,可你或许会觉得脏吧。”
我给这位咨询学员推荐了一部电影,我告诉她,“我们先客观地看一部电影,看完之后你回答我几个问题”。
电影名称:《和莎莫的 500 天》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莎莫便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人格”。但你见到她第一眼的时候,你根本不会这么觉得。
她美丽,开朗,爱笑,谈笑风生的时候格外令人着迷。所以,男主汤姆喜欢上她也很正常。
她跟男主对话的开场有点“坏女孩”的调调:
“谈恋爱没意思。”
“做别人的什么我都会觉得不舒服。”
“我跟别人交往过,不过我没感受到爱。”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这个女孩子跟别人不一样,像带刺的玫瑰,有吸引力又有挑战欲。
汤姆心痒痒,但内心还在忐忑。
但惊喜来得很快,第二天,莎莫在办公室直接撩他,跟他热吻,然后转身离开。
接下来两人关系火速发展,火花不断。
汤姆以为在抱得美人归?
结果,莎莫说,“我其实没有认真”……
莎莫不肯给两人的关系下定义,即便她倾诉过往,分享自己的心事和秘密。
一旦男主想要确认关系,莎莫就会退缩:“不,我喜欢你,但我不想要恋爱关系。”
一旦觉得合不来,莎莫就会提分手:“我们停止交往,你不会太意外吧?”
汤姆刚开始同意,可最后,到矛盾升华了,自己都累到不行了,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我们不是普通朋友!”
3. 当你以第三方角度来看亲密关系中的回避依恋,你才知道你做过的事情其实很伤人。
上述的咨询学员看完电影后问我,她的前男友是否和汤姆一样痛苦。
我肯定地回答了她这个问题。
我给她列举了一个问题清单:
你愿意与他分享你的秘密吗?
你是害怕面对他,还是不想面对他?
你是害怕告诉他你的想法还是压根不想跟他说你的感受?
你会因为对方的痛苦感到愧疚和痛苦吗?
你在意对方对你的评价吗?
你想复合吗?
通过她的回答,很明显能感受到,即便现在两人分开,她依旧对她前男友有感情。
她目前的状态就是:一边想要克制自己的感情,一边又期待对方能够再次回心转意,像以前那样哄她,讨好她。
但她自己也清楚认识到,如果自己无法摆脱现在的心理状态,即便两人和好,再次分开也是迟早的事。
4. 如何将自我防御机制功能修复到正常?
心理学家巴塞洛缪(Bartholomew)提出,一个人的依恋模式主要由两个命题来决定:
1. 我值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认同)
2. 别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价值认同)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同理,治愈回避型依恋者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治标也要治本。
第一,让TA们感受到安全的爱
安全的爱有哪些要素?
双方的信任关系与承诺。
爱情专家斯滕伯格诚不欺我,爱情有三要素:激情、亲密和承诺。对于回避型依恋者而言,承诺的作用远大于前两者。
承诺是砖瓦 ,让双方信任关系的房子一点点成型,去取代回避依恋者心中的自我防御堡垒。
这是第一步。
但安全感不止于承诺行为,还有伴侣的表达和自我袒露。
《和莎莫的 500 天》中,汤姆一直迁就莎莫,甚至为此连两人的关系定位也放弃继续确定。
这样其实并不好,回避依恋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回避。
如果你为了保证关系不健康继续,你也选择回避,那谈什么?谈空气?勇敢一点,不要把对方当成一个病人小心翼翼照顾,你要做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想法。
比如:
“亲爱的,我很爱你,这毋庸置疑,你看平时我对你好吧,我有啥都想着你。
但昨天(不要在矛盾冲突时机谈)的事,我觉得我还是要跟你说一下我的感受。
当然,我不是责怪你,我是希望我们的感情能在矛盾中成长和进步,我相信你也是这么想的。(肯定对方)”
“昨天我之所以没有接你的电话,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老板正在跟我说话,第二是我手机开的静音,我没听到(陈述事实),对此我真的很抱歉,(表达歉意)。”
“现在你原谅我了,我真的很开心。但昨天你因此拉黑删除我,我真的很难过。我感觉我被你抛弃了,心里一下就很慌,很脆弱。(袒露真实感受)”
“后来回来我们闹矛盾,我也很后悔。我会担心失去你,(袒露真实感受)但我更想我们是彼此一起扶持,相互理解,我给你多一些关心,你也能给我多一点信任。”
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让对方听得进去。
即便对方很傲娇,面上不会表露出来,但TA们的内心肯定会有感触。
你的直接和自我袒露,让对方看到了安全的诚意和希望。
就好像你用你最柔软的触角,去感化触碰对方,只要TA对你心里有爱,便不会狠心砍掉这根触角。
趁热打铁,让对方说说自己的心声,你做一个最真诚的倾听者。
什么叫沟通?那就是知道彼此最想知道的信息。当你说出你的感受,你要进一步了解,TA的真正想法到底是什么!
其实对方不说我们也能猜得到,但你得让对方自己去发现这个问题。
也许他会说,“我很害怕,我胡思乱想”;
也许他会说,“我就是一时冲动,我控制不住”;
也许他会说,“我也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当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的时候,那恭喜你,最难的一步成功了。
TA只有感到安全,才会迈出一小步去尝试!
第二,让TA们认知到正确的价值关系
认同自我价值,也认可他人价值。
依恋回避者在过往的经历中发现,爱情和人都不值得信任,一个人是最安全的状态。
也就是对于依恋回避者来说,自我价值是高的,但是他人价值很低。对于感情,他们不是不想爱,而是不敢爱。
有学员咨询,“他不哄我了,他变了。”“只要他肯再好声好气跟我说,我一定会原谅他的。”
要求对方降低自我价值,满足自己的价值认可,这是回避型依恋者的常态。
其实本质上,这跟PUA没啥区别。
所以,要让回避依恋者明确认识到伴侣的价值。
我就用最通俗的言语说吧:
不要老是跪舔对方,没用。越舔越哄,人越远。
你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证明你,帮对方完成一些对于TA而言有困难的事,在情绪上给对方安慰等等,这都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重点:你体现完价值了,要告诉对方这是你的优点。
默默无闻的英雄,在情感里没用。反思自我行为,肯定他人价值,这是回避型依恋者必须走的一步。
其次,也要让对方认清双方的价值关系——平等。
我开头说的耐心可不是耐心哄,耐心等,而是你需要耐心地沟通,你要将你的感受等同于TA的感受来沟通。
TA会不安,会暴躁,你也会不安,你也会暴躁,这是关系的平等性,你得把这种平等从方方面面都告知对方。
不仅你得体现价值,同样,让对方多参与,多帮助你。TA在付出的同时,才能明白收获你感激,你快乐的成就感。
第三,回溯问题根源
上面那个电影,为什么莎莫那么害怕确定关系?
其实就是因为原生家庭。
很肯定地说吧,回避型依恋者的痛苦绝对和原生家庭与之前的情感经历脱不开干系。
我之前有个笔友,他告诉我,他不相信女人,因为自己的妈妈在小时候选择她眼中的爱情,抛弃了他和爸爸。于是,他换女朋友很频繁。
但他的感情并不快乐,走马观花,很累。也曾经心动过,但是害怕受伤,也就这么算了。
听着是不是挺“渣”,就事论事,行为略渣,但还是要看根源所在。
看到这里,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人格,请你给TA和TA的过往一些时间,帮TA一起走出来。
无论你是去倾听也好,还是用细节治愈也好,一定要耐心地陪TA走出来。
更好的方式是回到原生家庭,跟原生家庭和解。
但这个方式不简单,还需要技巧,非专业人士,不建议轻易操作哈。不然说不定弄巧成拙。
再多华丽的语言与修饰,对感情而言都是累赘。耐心一点,耐心地说,耐心地做,耐心地听,只要不无条件地舔,回避型依恋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有情绪疑惑,可以说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