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出轨的婚姻,也能让你活出更好人生

嘉待情感
2023-07-29
2125
33

首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人,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每个人回答这个问题都不尽相同,但我们每个人在实现一些目标或者人生价值之前都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就是,首先要能够活着,其次,要活得好。

而今天,我就想用一念之转,希望让大家能锻炼出这样的一个眼睛,一个向自己内部去看,去观察,去看到自己的需要,同时去和自己所有看到的部分,特点,相融合,去接纳它们,和自己和解,达成一致,收回对别人的期待,但依然可以自己去满足内心的欲望,实现能活得好的目标。

我们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获得那些能量和资源,就要学会去原谅我们的过去,也要学会去相信我们的未来,从而更好的把握我们每一个现在。

如果你拥有了这样的一个眼睛,一份慧心,一次一次地与自己,与生活和解,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能够让自己活着并且活好的能力。

对于那些既定事实对我们造成的痛苦,我们首先需要训练自己看见的能力,在痛苦中看到自己,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然后去与关系和解。

今天我们就要去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关系,那些切实和我们在一起的人,我们要尝试和我们周围的关系以及人,达成和解,形成一致。

学员姐妹们都是因为在自己的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出现了问题,才找到嘉待情感这里的。

所有关系的起点都源于我们自身。

所以,如果我们确实是因为关系的问题受到了磨难。比如,老公出轨了,比如,自己即将离婚,或者婆媳之间出了问题,或者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或者是我们可以跟外面的人都处得非常好,外人对我们的评价也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可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和丈夫一说话就像吵架一样,也没办法能够非常有耐心的和孩子在一起。总之就是我们在关系中受挫了。

这些在关系上所受的挫折恰恰是在提醒我们,我们对自己了解得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多。

心理学上专门以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流派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关系,什么都不存在。

关系是最容易让我们产生痛苦的一个方面。它也最容易让我们走向求助之路,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了,不知所措了,太多事情不由我们可控了,我们想不明白。

但是,解决关系问题,我们的起点一定是从了解自己开始。

除了之前我们介绍的训练看见自己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借助乔哈里之窗来了解自己。

第一象限,我知,你知。

也就是我展示在外面的那个部分。

第二象限,我知,你不知。

这是我自己的隐私。

有隐私的人意味着是一个成年人,孩子才没有隐私。

第三象限,我不知,你知道。

这是属于我们的盲点。

在这个点上,我们通过别人能够照见自己。

第四个象限,你不知,我不知。

这个领域是我们的潜意识。

了解自己,其实就是属于潜意识的这部分的看见。

如果在这个部分你已经有了很多的探索,也有了一些收获,你对自己越来越懂得,也越来越懂得自己为什么经历了目前的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人和他在一起,你的亲子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互动模式。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识人明己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就可以去了解别人,去认识别人。

认识别人的路途上有两个最大的忌讳。

第一个忌讳就是,以己夺人。

所谓的以己夺人,就是觉得,我自己是这样的,你也应该是这样的。

当我们用自己认为的去想别人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

所以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种冷是妈妈认为你冷,有一种饿是妈妈认为你饿。

当我们以我们自己的所谓的视角观点来揣度别人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拥有了一些权利,我们可以让对方按照我们的心意去做的时候,这到底是爱别人还是在害别人?

太多时候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在控制着对方,这真的是我们需要觉察的。

第二个忌讳就是,用想象代替现实。

比如,《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这本书,它最大的贡献就是告诉我们,男女是有差异的。

但是这本书也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因为它只把人分成了两类。

老师觉得,更应该让我们知道的是,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的星。

我们不能用一个一概而论的理论,或者用我们想象中的划分,去认为这个人就是这样的,那个人就是那样的。

人类做划分原本也只是为了便捷,为了节省,原则就是为了不要那么麻烦。

但是在分了类之后,我们大体有个归想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去看,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不管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推断别人,还是我们以一个所谓的理论,想象出发去推断别人,那些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我们想真正地去了解和认识一个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原则,带着这三个基本的原则,基本的态度去了解别人,人家才愿意让你靠近。

第一个原则是,尊重性。

尊重,不等同于认可和认同,也不等于喜欢,更不等于讨好。

也就是说,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行为,但他作为一个生命,你还是要尊重他。

比如,这个人喜欢抽烟,可你最讨厌的就是抽烟的人。

你可以讨厌,但是你不能不尊重他。

你可以不认同他,你也不用讨好,违心地说抽烟挺好的,有男子汉的气概。

但是你不能去鄙夷他。

可能他的行为,他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认同,也不会同。

但我们要尊重的,是他抽烟满足的他的深层的需求。

可能他是通过抽烟来缓解一些焦虑和压力,他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也没有办法求助,他只能用这种成瘾的方式去释放。

这和我们用运动来缓解焦虑,用逛街用交友等方式缓解焦虑,在本质上没什么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的是,

他的行为本身你可以不认同不接纳,甚至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但是他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以及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是平等的,这是我们需要尊重的。

你只有尊重了这个可能在你看来拥有着不良行为的人,那假如你需要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们才可能有良性的互动。

因此,尊重性是我们在和别人建立连接,认识一个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二个原则是,倾听性

在交往中,我们太愿意的是表达,但我们很少给对方时间和机会去说话。

很多的夫妻关系中,可能丈夫刚开口还没讲几句,或者丈夫本身就是不善言辞的,不能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被妻子无情的打断,完全不给时间和机会。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别人,你要给对方说话的机会。

甚至你认为他表达不清楚,你要耐心地去给他一个空间,给他一个让他慢慢去说话的机会。

你要真想交上一个朋友,真想去了解一个人,就得学会去倾听别人。

倾听,才能让你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

第三个原则是,开放性原则。

就是,你要允许别人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虽然每个人在核心底层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样的,我们都需要尊重,但每个人和每个人有巨大的差异。

每个人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的状态,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甚至自己的行为模式、表达习惯、情绪状态都是千差万别的。

你得有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心态来允许别人就是这样的。

你可以不认同,但你要尊重不同的存在。

保持着这样的开放性的尊重的状态,才会让你至少有机会去了解任何人的不同,才有可能和这个人成为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当我们不是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我们会把他想象成是一个敌人。

只有当我们真的能去了解,去看到,去尊重他的时候,在那一刻我们也就没有了敌意。

我们拥有的可能只是一个能和我们在一起,或者是能够让我们彼此看到的一个朋友。

这是我们可以拿去证明己和识人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别人的时候,那么,我们去建立关系,就可以从原来的所谓的索取,甚至是非此即彼的这样的一个竞争关系,变成一种合作的付出的关系。

这里面转变的关键就是,你要把一种所谓的索取思维变成付出思维。

其实我们拥有索取的思维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我们要活,活,就需要资源。

然后我们要活好,对吧?

活好,我们就要有更多的资源。

所以,当我们考虑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去索取,而我们往往会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竞争,对吧?

这个竞争感来源于我们内心对于资源的一种匮乏感,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如何把眼下这一块蛋糕拿下。

我们思考的是我们怎么能分得多一点,吃得多一点,竞争就这样出现了。

这时候我们就会出现一种索取的思维。当我们出现索取思维的时候,对方就会变成敌人。

因为蛋糕就这么多,我吃一半,对方就是一半,我想多吃,比如吃上3/4,可能对方不愿意,我们就得打起来,就得竞争。

那我们怎么才能把索取思维变成一个付出思维?

这里边的难点,核心点在于什么?

是资源的匮乏,对吧?

资源不足,我们想多占,人家就少占了。

因此,把索取思维变成付出思维,就需要我们找到突破点,比如,把蛋糕做大。

与其我们用力量去算计怎么能把对方干倒,不如和对方一起合作,看看能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用我们的能力把资源扩大化。

如果我们能够共同的用力,彼此协作,把资源扩大化,我们不就不用非盯着这个小蛋糕去想如何多占,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资源了。

学会合作,实现多赢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转换一下思维方式,把索取的思维变成付出的思维,

既考虑到彼此的需要,我们首先要学会搜集彼此的需要,然后开诚布公,确认各自的资源,看看我们的资源搭建到一起之后能不能创造更多的资源。

把这个蛋糕做大之后,我们获得的利益也就更多了,我们的需求不就都满足了吗?

这样就把所谓的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转念成了多赢的合作关系,就众乐乐了,对吧?

比如,老公出轨后,他不想过了,但是妻子想继续维持这段关系,于是妻子就会去做一些挽回。

可是在挽回或修复的过程中,妻子会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感,哪怕老公是配合的,是回归状态的。

但妻子依然会有很多的不公平感,她会觉得凭什么?凭什么你出轨了,你做错了,你破坏了我们的关系,却要我来付出,我通过改变自己来换取关系的暂时宁静?

暂时的宁静,就是说,我能够舒服一些的资源太少了,

然后都是觉得,好像我得付出很多,然后我还看到的是对方很舒服,我自己没有一点点空闲的时间,反倒比原来更忙了,

这个蛋糕太小了,舒服的空间太小了,

这个就会让付出方觉得不甘心,或者说她也没有真正的付出了,因为她想的是,我还想舒服。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让老公和妻子都看到,我们每个人做修复最主要的并不是为了对方,对吧?

我们每个人做修复的核心是因为自己的需要,

是你自己还没有真正独立的能力让自己能拥有快乐的生活,你还有很多需要从这个关系里边获得利益,这是你的需求。

比如,你生活上经济上还有需要老公的支撑,

比如,你还有一些观念不能突破,你需要有这么一个婚姻关系,哪怕它只是个摇摇欲坠的空壳子,你也需要它来抵抗离婚的流言蜚语。

这些本身就是你的需要,你要维持这个需要,你必然也要为你这个需要付出。

所以,你不要觉得你只是为了他,你才做这个事情,

当你知道你也是在为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当你看见自己在关系中的需要,

这时候,你们两个人就可以达成一些共识了,共同为自己的需要付出,共同把能够让两个人都比较舒服自在的这个关系扩大化,收获彼此的需求,这样的关系才能把两个人留住。

可以看到,由索取思维变成付出思维,是要经过七个步骤的:

首先,你要明确的是,你要什么。

其次,你要评估你自己拥有的能力,能不能要。

第三步是,我能给自己所需要的。

第四步就是我的这个能力能够让自己要到。

第五步要到了之后,第六步你要确认的是,当我要到了,当我足够了之后,我尝试着去了解你也想要。

如果我知道你想要,第七步,那我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把我拥有的东西给你一部分。

比如,我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我自己走过这种情绪的波动状态,我知道怎么做可以成长,我愿不愿意把这个部分分享给你。

总的来说就是,一是能,二是愿,我能不能够,我愿不愿意。

最后就是,我去做这个事情。

这其实就是人整个的成长历程,首先要经过的就是自保,我能活着,其次是自爱,我能活好。第三叫自足,自给自足。接着才涉及到的是,如果这个时候你想去帮助别人,你可以去帮助别人,然后进一步的去爱别人,满足别人。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很多人都把这条路走反了,我们往往会用讨好别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个需求。但是,其实最核心应该是先要建设我们是有价值的这个信念,之后才有可能提供给别人真正的帮助。

否则都是讨好。而讨好,是一个假性的所谓的对别人的帮助。很多时候不仅不能让人觉得舒服自在,或者获得帮助,反而会因为反馈不好,让讨好型的付出变得没有价值,从而出现了很多对别人的抱怨。

恶性循环,就是这么产生的。

好,最后,希望我们所有的姐妹最终都能与关系和解,与关系里的人和解,从曾经的竞争关系,从曾经的索取思维,让自己成长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实现多赢,建立起最和谐的、最舒服的、让自己充满能量的人际关系。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4633.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