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出轨却没有离婚的女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嘉待情感
2023-08-13
2335
19

这个提问题目的背后有一个关键词,是“却”

它背后的逻辑就是:老公出轨了,理所当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离婚,而有的人,做的选择却是相反。

为什么会有人做这样的选择?

这里可以用一个经济学观点来解释:“沉没成本”。

老公出轨却没有离婚的女人后来都怎么样了?_嘉待情感

“沉没成本”已经被很多人熟知,可是这个概念背后的完整的意义却很少有人理解——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丈夫已经出轨,就像你买了一张电影票,进了影院却发现很难看,那你还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这个就取决于你追加的成本与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如果追加你成本很低,那么不好看的电影也可以凑合。

你的追加成本很高,不好看就马上离开去做更值得做的事。

而那买电影票的钱,已然沉没,拿不回来了。

大部分向我们咨询的学员,她们遭遇伴侣出轨后,选择守婚的理由,都是为了经济,为了老人,为了孩子,为了种种非主观因素,被迫“无法离开”,而并非主动选择。

这便出现了一对矛盾体,原本估算的高成本被迫被低成本置换,于是剩下的电影,看得也是如坐针毡,心不在焉,更加乏味。

被迫守婚的日子,简直不要太难过。

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本是可以转换的,就算一开始守婚是受外界环境制约,通过探索和学习,也可以成为自我成长的绝佳契机。

英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说:“只有跃入深渊,才能发掘出生命的宝藏。哪里失足,宝藏就埋在哪里。”

既然选择了不离婚,那就对自己好一点吧,遭遇出轨却没有离婚并不是人生的至暗时刻,而是起飞翱翔前的缓慢热身。

01把这次经历当作渡劫,渡过了,你就飞升了

学员小雅和丈夫都是出身中上阶层,两人的家族是世交,两人也可以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刚结婚的头两年,两人还是不错的,小雅生了一个儿子,在家做全职太太,丈夫在共同的公司里打拼,平时有双方父母或者阿姨保姆照顾小朋友,小雅则是去学习各种课程,插花,书法,语言,体操,瑜伽等……充实自己。

变故发生在某一次聚会,两人共同的朋友向小雅透露,丈夫出轨了,有了外遇,而且时间还不短。

在朋友面前小雅没有发表太多言论,只是笑笑,回家之后却崩溃了。

和所有得知丈夫外遇的妻子一样,小雅痛苦、恶心、难受,甚至无法呼吸。这大概是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会懂得的痛吧。

背叛的刺痛让心脏像被硫酸反复浇灌,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强迫性重复丈夫出轨各种细节,自我否认和自我怀疑不断出现,还有对未来的悲观和迷茫一浪接着一浪。

小雅找到我,问道:“老师,我应该怎么办?”

我与小雅进行了深刻沟通,协助她梳理自己的情绪和念头,通过这次梳理,小雅发现,自己是爱丈夫的,她并不想离婚。

而且经过她的观察,丈夫对她,对这个家庭,对孩子的付出并没有因为出轨而减弱,依旧上交工资,依旧对她很好,依旧爱惜儿子,甚至于,丈夫从来没有一天外宿不回家过。

“既然不想离婚,那你自己必须成长,只有你从内心开始强大了,你才有能力承担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机会,像那些电视剧,就当自己是来渡劫的,渡劫成功了,你就飞升了”我半开玩笑地对小雅说。

大部分的女性在遭遇出轨之后,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始终把关注点放在伴侣,和小三身上,不停抱怨,指责,一定要纠结出一个“为什么”才肯罢休。

出轨已经发生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就像那张不好看的电影票,就算不好看,你也退不了票,这个时候,就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及时止损,看一看通过目前的境况,自己能够如何“获利”。

02借助困境实现自我成长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所有受伤的感受都来自“虚假自我”的破碎。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在童年期,如果儿童缺少主要照顾者父母的照顾,他们会形成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他们会想象一种理想化的父母,并幻想与他们一同生活,以弥补真实环境中情感缺失的情况。

这种想象的联系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为自己减轻现实中的与父母没有联系的痛苦感受。

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这个“理想父母”的角色,就被投射到了伴侣身上。

自我被投射之人“补全”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幸福、喜悦、快乐,尽管因为残缺自我的投射,这种正面感受只是暂时的,可是它也会让我们觉得遇到了爱情。

然而,除了我们自己,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可控的,“被补全”这件事始终不是真的,它也无法真正弥补成长期遭受的创伤,这件事情不仅你的潜意识知道,对方的潜意识也知道,如果没有双方的共同成长,“离开”这件事情始终无法避免。

“离开”一旦发生,“自我”便被撕裂了,所以我们会感受到痛苦,受伤,无助,甚至很多人感觉到,再也活不下去了。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离开,我们唯有认清真相,自我完善。

1、一个相对“圆融”的自我,是不会恐惧他人离开的

通过以上的沟通,小雅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紧接着她又接受了负面情绪疏导、创伤修复、事件重组的咨询。

1)负面情绪疏导

我让小雅不要把重点一直放在“丈夫出轨”这个事件上,而是关注在自己情绪的改变上。当负面情绪袭来,使用简单的腹式呼吸法,不挑选时间地点,随时可以通过呼吸调节情绪,5分钟见效。

同时,我要求小雅每天都必须把自己的情绪客观记录下来。我通过她的记录观察她的敏感次数、难过的程度和频率等,针对性地帮她疗愈。

情绪反复是正常的,也是应该被接纳的,渐渐地,小雅发现自己都能发现每天难过的频率有所下降。

2)创伤修复

在我们遭遇来自亲密之人伤害的时候,很容易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不安全,不信任的情绪,而重构安全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和自己内心恐惧的较量,这种恐惧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在遭遇变故之后,对自我的怀疑。

在《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面对恐惧从容应对)一书中提到,人们恐惧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恐惧事物本身、恐惧事物背后的价值、恐惧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而与恐惧较量的必胜绝招便是:面对恐惧。

由此,我建议小雅列出了一个清单,罗列了所有当下害怕的事情,同时又让她罗列了一个对应的成功清单,在小雅写下恐惧清单,同时记录成功清单的过程中,她实际上已经完成了“面对”这一步。

3)事件重组

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烦恼的其实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

我通过叙事疗法,协助小雅将过往的事件一一陈述,同时帮助她看清楚,自己是如何给这些事件定性,并赋予意义的。在这个过程中,小雅发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自己在与丈夫的互动中,几乎所有的应对模式,其实都是儿时与父母的应对模式。

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三个月,三个月后,小雅发现,自己的心境变了。

“我发现,就算我依旧爱他,可是,他并不是我的全部,我的的世界没有了他,还有很多可能性,我发现自己可以选择了”,小雅说“我决定和他谈一谈”。

2、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外境也会发生变化

那晚的谈话小雅全程都很平静,阐述完丈夫的出轨事实后,小雅问丈夫:“你是不是想离婚?如果你想离婚,那我觉得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好好商量下。”

首先我们要想办法安抚四个老人,他们年纪大了,又是世交,我们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和过程;

然后,我们有两家人共同的公司,如果你要离婚,我的股份要怎么处理?我继续留在公司也是可以,可是你的女朋友是否会介意?又或者你收购我的股份,还是我收购你的股份,还是我们把股份留给儿子?

最后,孩子还小,我们需要找一个专业人士,学习怎么把爸爸妈妈已经分开的事实很好地传递给他,避免给他造成不好的童年阴影”。

在听完小雅的一番阐述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丈夫生气了。

丈夫生气地问道:“你不爱我了吗?”

小雅一脸懵逼,这句开场白难道不应该是我的吗?

于是她回应道:“出轨的难道不是你吗?为什么要问我还爱不爱你?”

丈夫更生气了,起身便摔门离去。

在之后的生活里,小雅再也没有提过这个事情,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该陪儿子陪儿子,该陪老人陪老人,该上课上课,而丈夫也依旧上交工资,依旧对她很好,依旧爱惜儿子,依旧从不外宿每天回家。

再后来,那个透露消息的朋友又告诉小雅,丈夫已经和外遇断绝了联系。

在小雅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小雅通过自我成长,已经完成了蜕变,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她已经坦然接受了丈夫有可能会离婚,却没有任何谩骂、指责、批判、祈求,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为丈夫和整个家庭考虑。

因为她清晰地知晓自己的目的不是“不离婚”,而仅仅只是“知晓对方心意”。

通过自我成长,小雅开始向相对完整的“真实自我靠近”,这意味着她正在成长为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人,

这样的人,一定是自信的,不自负、不自卑、不担心失去、不害怕离开;

这样的人,能坦然接受生活的变化,能够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相信自己的价值,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这样的人,不会有过多的无用情绪,而是会把重点放在自己的需求上面。

“我其实就是想知道他的想法,他就算想离婚,我也接受,可是,他反而回来了,我觉得很神奇”事后小雅对我说。

婚姻是一门我们“后知后觉”的功课,“背叛”与“分离”是婚姻关系中始终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没有遭遇挫折之前,我们是不会有意识主动学习它的。

当我们内心感到痛苦、绝望、不自信、自责的时候,要相信,美好的生活就可能藏在这个转机当中,只要找到科学的方法,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入手,那么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6224.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