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将女性挂钩婚姻,这种思维存在的基础是:女性=弱者,弱到唯有依附婚姻才有资格言说人生。
题目如果替换成“男孩子一辈子不结婚到晚年真的会后悔吗?”就很奇怪,一个女人,如果有钱,有事业,有身材,有颜值,身边随时更换小鲜肉,你问她同样的问题,她大概只会礼貌地反问你:您有病?
被远古的性别认知套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解套。
你是否需要婚姻?
加拿大作家、历史学家伊丽莎白·阿伯特在《婚姻史》一书中对西方婚姻的发展史做了客观详细的阐述, 可以看到西方婚姻的本质是合作,各取所需,而众所周知,中国很长一段历史中,女性是婚姻被物化 ,附属品一样的存在,就算现在,这种思想依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离异女性在婚恋市场倍受歧视、大龄女性在社交圈举步维艰、不婚主义者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仿佛一个女人,不结婚,就不正常。
更有甚至,我们接收到来自周围的恐惧,就如同题主所说:我不想结婚,可是,老了谁来养老?
种种矛盾会转移、模糊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见问题的根本所在:女性需要去物化,作为独立个体存在。
就像开篇所说,如果一个女人可以做到各方面都很独立,那么她就不需要为了生存问题,去委屈自己,究其根本,一切外在的票子,房子,车子都是表象,核心问题是精神独立。
抛却女友、妻子的身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类,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只有精神独立了,才会带来外在的独立,只有当你外在独立了,当你认为自己不需要婚姻的时候,才有选择不婚的能力。
再者,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会花费太多金钱,抛却你对物质生活的各种需求,对所谓生活品质的各种欲望,你会发现活着,并不难,到底是要满足自己的物欲,还是满足自由,这其实是一个选择题。
那些不需要婚姻的女人
我的学员中不乏通过咨询,活出独立新生活的女人,她们并非所有人都事业有成,家底丰厚,面容姣好,但是她们都有一些共同特质,这些特质是支撑她们可以随心活着的重要因素。
1、不依附男性
首先是情感上,爱情上,不依赖男性。
女人是情感导向的生物,很容易在一段关系中丧失自我,成为关系的附属品,情绪随着伴侣的起伏而起伏,行为随着伴侣的走向变动,人生目标就是这段关系本身,自己的人生,被这段关系完全同化。
把男性、关系当成自己的全世界,说是“自我物化”也不为过。
这样并不会得到男性的尊重和爱,在感情里,女人越独立,活得越高级。
2、享受独处
一辈子不结婚是否会孤独?
答案是否。
尽管有很多人结婚就是为了终结孤独,但是,它只是其中一个方法。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事物,朋友,同事,工作,爱好,兴趣,学习…….每一种都可以将你从孤独中拯救出来。
反之,如果只有一个伴侣,一段婚姻可以终结你的孤独,那么你依旧是依附于伴侣,和婚姻存在的。
一个懂得成长的人,会从周围的一切来汲取养分,取悦自己,而非只有唯一渠道获得滋养。
3、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生而为人,总要有梦想,在人生目标中,主角应该是你自己,男性,婚姻,家庭,都应该是你的工具,而非主次颠倒。
这样的人生目标叫做“自我成长”,它应该是你人生的驱动力。
罗振宇曾经说,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到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与工具,进行自我学习、探索,或与人合作与创新。而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工具,都没有用。
提高驱动力能培养人的求知欲、探索欲和终身学习意识,通过不断的求知、探索,从而得到自我满足、自我成长。
学会在生活点滴中注入更多更深的觉知,只有这样才能让道路清晰。
最后,前两天微博就有一个热搜: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言说女性的时候不再动辄提到婚姻?
婚姻不是评价女性的唯一标准,尽管在集体潜意识里它依旧根深蒂固。大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那我们就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我成长,通过强壮自我,当我们自己不再用婚姻评价自己了,便是解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