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男人的心理弱点,让你的挽回无往不利

嘉待情感
2023-07-23
2288
14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但其实,男人心有时候也是海底针。

很多姑娘在跟男人相处时,总会揣摩男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觉得自己总是猜不透男人的想法。

这样在男女性思维偏差上就很容易造成“你不理解我”、“你根本不爱我”、“你误会我了”的矛盾根源。

女人注重情感,而男人注重逻辑;女人是多向思维,而男人是单向思维;女人喜欢掌握细节,而男人擅长纵观全局......

巧用男人的心理弱点,让你的挽回无往不利_嘉待情感

扎根于情感行业多年,我看到了很多姑娘因为抓不准男人心理,跟对方又作又闹,最后导致分手。

但其实你还爱着他,不想放弃这段感情,就是因为你不懂男人心,慢慢的将他推得越来越远。

最近收到一位学员的咨询:老师,你好,我跟前男友在一起3年,现在是分手阶段。

前两年我们基本是异地状态,第三年同居,又因为各种生活细节不合分开住了。

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共同朋友和生活圈,也没有精神共鸣,谈着谈着就觉得没有了恋爱的甜蜜感。他也不再如以往那般热情体贴。

我讨厌不冷不淡的感情状态,于是便通过作、通过闹来博得他的注意力和关心。

慢慢地,两个人都觉得很累,他提出了分手,当时我也很爽快的同意了。

但冷静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还是离不开他,仔细想想他对我也挺好的,觉得他估计也是一时的想分手,就主动找他求复合。

结果他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说自己现在不想谈恋爱,不过我有事情可以随时联系他,还说现在把我妹妹一样看待,希望我能幸福。我该怎么办呀?

这个时候,你们其实已经偏向于真性分手了,所以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如果心态不够强大成熟,会极其影响接下来的挽回进度。

想要挽回成功,除了心态对了,更重要的是利用男人的心理弱点对症下药。

1)男人分手前后心理的落差感

很多女人在恋爱的时候,总是用尽自己的爱去对待他,把男人都宠成了一个孩子。而这类女人,其实在分手之中,往往会反应更加激烈。

你觉得你付出了这么多,他却完全不懂得珍惜,所以,也容易做出失格的举动。

但是,如果你准备跪舔,在那之前,一定要了解男人的心理弱点:落差感。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凭空消逝的。

这世界会不会有另外一个女人,能够像你这样无微不至地去真心待他,也许会,但是几率很小的,因为,越是成熟的年纪,对于感情就越以利弊来衡量。

所以,在感受到不同的待遇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产生很强的落差感,这就是你接下来挽回的关键了。

利用他心中的落差感,并且放大这种感受,到最后,他可能就会主动来挽回你了。

2)男人的愧疚感

有人说,爱情是一种感觉,人对感觉上的东西都很容易形成习惯。

尤其是在一起时间比较久分手的情侣,早已经培养了固定的惯性思维,对方在某些时间,某些事情上已经习惯了你的存在,习惯了你的陪伴。

经过熟悉的地方,听到熟悉的歌曲,也会不自觉地想起你。尤其在受到委屈,或遇到一些压力和事情的时候,男人会习惯性的想起对方,心想“这个时候如果有她在该有多好”。

这种习惯心态最容易激发起男人的愧疚感。

男人往往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反思,是不是当时的自己太不够体谅你了?

于是,在这个阶段指导时,我就让学员“以退为进,走暖心路线”,以此来激发并且增强男人的愧疚感。

男生很喜欢NBA的一个球星,在生日时,我便指导学员送给他一个关于这个球星限量版的周边商品,并且把握好三个要点:

① 采取走心的方式,因为是限量版的东西,男生没有,她却抢到了

② 买到之后就快递给了男友,也不写什么祝福语,任何跟感情有关的事情都不提及,不给对方情感压力

③ 礼物价格不高,没有给对方造成负担感

这里要提醒其他人,这种主动型的暖心策略,是因为我已经完全掌控了男方的性格心理后,才采取的一种策略,不要盲目效仿。

你们可以采取更保险一些的被动策略,比如:

分手时,你可以在他那里留一个有你们共同美好回忆或者你的私人物品放在他不会马上发现但总有一天会翻到的地方。

这样的话他日后看到时就会自然想起你,用这些频繁的刺激男人回忆起你们当初的美好。

而这个物品也会是一个他想跟你复合时的好借口(俗称给彼此创造一个台阶下)。

执行到这个环节,男人已经按耐不住了,开始找学员主动私聊,每天都会聊天,也会关心学员,但依然没有提复合的事情。

不过,在挽回中进行到这一步,基本就已经是成功一半了。

任何的挽回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也不一定做了就会成功,重要的是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挽回!

想要挽回,首先得明白男人心理的弱点,希望你能早日重获爱情!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4095.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