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咨询:
老师你好,我今天和丈夫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吵架了,希望您能给评评理。
我儿子今年刚3岁,准备上幼儿园了。因为他个性和他爸一样,特别绵软,我怕他遭欺负,就告诉他要是幼儿园里有人打他,他就一定要打回去。
就这一句话,我老公就不乐意了。他说我这样教孩子不成体统,把孩子教坏了;我说他老古板不跟着时代进步,现在早就不流行忍让谦卑那一套了,人就应该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我俩谁也说不过谁,我觉得您平常对情感和心理学都很有见解,希望您给我们说说理,这事我俩到底谁对?
内容经提问者允许使用,内容具体信息稍作修饰用于保护提问者。
咨询师回复:
如果要聊科学育儿的话,如果小孩才3岁,最好是别这么教。
首先,3岁的小孩还没有发展出健全的理性思维,看问题非黑即白走极端,根本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你教ta被人打就打回去,他只会看谁都觉得人家是不是想打自己,那自己要不要干脆先下手为强就不用被打了?
要是再钻牛角尖一点的小孩,甚至会觉得妈妈给他换尿布时弄疼ta了,这算不算打我?我要不要打回去?
更重要的是,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讲3岁属于儿童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发展自主意识。很多父母会观察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乖了,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在这一阶段的经历、感受、记忆,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格形成。
简单来说,孩子在3岁以前对世界、环境和其他人并没有相对明确的概念,他们只关注自身的生存需求,比如说啼哭、喝奶、排泄等等行为都是出自本能反应。
而3岁的幼童会开始有了更多心理活动,逐渐关注外界世界和自己周围的人,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此时孩子的性格会较婴儿时期更敏感多疑,出于人类自保的本能,ta会觉得世间万物都有可能伤害自己,充满了戒备心。
也就是说,一个3岁的小孩本来就对一切人和事都抱着怀疑甚至抵触的态度,这时母亲要是更多的给ta灌输各种“锱铢必较、有仇必报”等价值观,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难以信任他人的思维模式。
说白了,就是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极具防备心、容易把人往坏处想、在人际关系中攻击性较强。
教孩子“防人之心不可无”是好事,但教孩子以暴制暴,最终你只是调高了孩子对消极事物的感知力,让ta觉得世界充满了恶意。
你的本意是希望孩子不受伤害,到了孩子那就变成看谁都像会害自己的样子。
小时候怕别人抢自己玩具;
上学了老师好像总针对自己;
住校时觉得护肤品老遭室友惦记;
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距离,时刻担心遭人算计;
进入婚姻后有矛盾绝不低头认错,怕一旦妥协让步会被爱人瞧不起……
一个处处防备的人当然不容易受伤,但ta也很难收获幸福。
有人爱ta的时候,ta看不到爱、感受不到爱,因为ta就像一个扫毒软件一样,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查杀身边人到底有没有坏心思上了。
总之,3岁的孩子可塑性太强了,父母切勿一味调高孩子感知恶意的灵敏度,否则他即便是生活在乌托邦,也只会觉得自己时刻被恶意包围。
要说该怎样教导孩子,我想父母应该教ta信任他人、信任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受伤,但他会因此收获更强的心理韧性,你也给了ta走向幸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