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哺乳期出轨的男人,都有这个特征!

嘉待情感
2023-07-08
2011
19

婚姻遭遇出轨,着实是让人备受煎熬的惨痛经历,更别说是在孕期,哺乳期这样敏感脆弱的时期。

妻子十月怀胎孕育新生命,家庭新成员的降临,初为人父的“喜悦”…… 那些在妻子孕期,哺乳期出轨的男人,是对妻子没有爱了吗?

很多找我咨询的学员,在孕期,哺乳期这样艰难的时刻,遭遇伴侣出轨,她们在经历震惊,崩溃,愤怒,挣扎后,对伴侣出轨这件事仍然难以接受。

面临共同的家庭、孩子何以为继,她们困扰在“伴侣的爱”上。

男人在妻子孕期,哺乳期出轨,或许有爱,但这爱十分有限,不足以克制他的欲望不去出轨。

让一个男人想要出轨的,是他的需求;要不要把出轨这件事付诸实践的,取决于他的人格成熟度。

也就是说男人在妻子孕期,哺乳期出轨,更多源自于他自身的需求以及人格不成熟,而不是简单的对妻子有没有爱了。

当情感和需求是和谐统一的,比如,对妻子的爱与对稳定家庭的需求是一致的,表现出来就是“爱”;

有时候情感和需求是对立冲突的,比如,对妻子的爱与逃避压力的需求,二者就会处于斗争之中。

当自身需求占了上风,伴侣就会逃离家庭或者出轨,表现出来就是“不爱”或者“伤害”。

而如何均衡这种冲突,妥善作出选择,或者更少会有冲突的发生,则取决于伴侣的人格成熟度。

换言之,爱可以帮助一个人克制出轨,但不能阻止一个人出轨。

咨询中有出轨的男性学员求助:

“爱着妻子,但又放不下情人,我该何去何从?”

“因为激情短暂出轨,情人现在纠缠不清想要破坏家庭,我该怎么办?”

你看,男人可以一边爱着妻子一边出轨,而出轨也未必是爱上了第三者。

现实中也有人因为“利益”或者“到了该结婚的时候”结婚,并不是对妻子有多爱,甚至仅仅因为“怕麻烦”,结果也并没有出轨。

01孕期哺乳期的出轨动机,源自伴侣自身的需求

妻子十月怀胎辛苦抚育孩子,伴侣此时却逃离家庭出轨,从道德上必然千夫所指。

我们这里不作道德上的批判,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动机,看看男人在妻子孕期,哺乳期出轨,背后是怎样的需求推动他:

对“父亲”身份的不适应,,想要“做自己”

研究发现,在孩子出生后的3-6个月中,男性最可能出现问题。

女性从怀孕那时开始,就在逐步适应身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男性没有这样一个生理和心理的缓冲过程,孩子出生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他们有措手不及的感觉。

男性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才突然认识到,一切都将不同了。

新的“父亲”的身份,意味着他需要成为孩子的父亲、孩子妈妈的丈夫,必须对家庭更多地投入成为支撑。

尤其孩子出生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伴侣感到“自我”与“自由”受到威胁,就想要逃离家庭,以出轨的方式“做自己”。

失去妻子的注意力,想要“重获关注”

处在二人世界时,妻子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伴侣,怀孕后妻子自然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照顾孩子上。

此时,伴侣感到在婚姻中失去了妻子的关注,自己变得不再重要。

有的人甚至因此产生对孩子的“嫉妒”,认为是孩子夺走了妻子的爱,而这种嫉妒容易让人产生自我质疑——做父亲的能力。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冲突,让伴侣在婚外情中获取关注。

家庭地位被削弱,寻找“存在感”

妻子在孕期,哺乳期成为整个家庭的重点关注和照顾对象,此前父母的关注全部转移到妻子和孩子上,整个家庭围着妻子转。

伴侣感到在家庭中逐渐丧失地位,成为家庭的“局外人”。

比如,父母不再关注与他有关的生活细节,所有生活指导都以妻子为最高原则,或者需要他“自我牺牲”来配合,以更好地成为孩子的父亲。

此时的出轨,是想在家庭之外寻找“存在感”。

对妻子孕期的变化不适应,想要逃离家庭

孕期哺乳期,女性生理和心理会在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下,发生巨大变化。

妻子逐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陌生,比如容貌身形的变化,身体机能改变;心理上产生不安与焦虑,担心无法胜任成为好妈妈,或者伴侣无法成为好爸爸;

活动受限,一切以孩子为最高原则,“自己”退居其次……

这一过程伴随的往往是强烈的情绪变化,甚至变得抑郁。

在这敏感脆弱时期,妻子会本能地向伴侣“求助”。

此时伴侣若无法承接妻子的情绪,并对此更多感到压抑,就会逃离家庭寻求轻松感。

生理需求被压抑,获得性的满足

伴侣的生理需求被长期压抑,在冲动下出轨,以获得性的满足。

当然,除了以上需求推动男人在妻子孕期,哺乳期出轨,还有的是在孕期之前,二人的婚姻就已经出问题。

比如双方关系进入“权利斗争”期或者倦怠期,婚姻中情感缺失等等,只不过是在遇到妻子孕期,哺乳期,成为一个契机。

或许认为妻子无瑕顾及自己,伴侣“顺理成章”地出轨了。

02孕期哺乳期出轨的男人,自身人格成熟度更低

是不是说妻子在孕期,哺乳期,有以上需求的男人就一定会出轨呢?

当然不是,当对妻子的爱,与自己的需求相冲突时,人格成熟度高的人能更好地整合冲突,并实现积极的转化,从而妥善处理可能的危机。

事实上,人格成熟度高的人,会更少面临情感与需求相冲突的情境。

从心理学概念讲,人格亦称个性,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事件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它和一个人的素质、情绪、行动倾向、行为模式、习性、态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格是影响一个人最主要和稳定的因素。

奥尔波特在《人格形态与成长》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

01自我意识(自我感觉)的扩大

人在婴儿时期时是只知道爱自己的,不久,自我意识开始扩大到母亲和亲近的照顾者身上。

当自我意识扩展到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集体自我这几个不同层次的领域时,是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也就是说,这个人将对自我身份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感知,不会因为“自我”相关问题而出轨。

02和他人的密切联系

由于自我的扩大,关注焦点可以慢慢从自身转移一部分到外界的人和事上来,我们也开始与周围的人之间建立亲密感及同感。

当这个方面发展顺利,我们不会伤害他人,更能与他人共情,懂得如何尊重对方、宽容对方,处理与对方的差异性。

我们不仅需要被爱,同时也渴望投入地去爱别人,在接受爱与付出爱之间能达成很好的平衡。

伴侣能够与妻子共情,体谅妻子在孕期、哺乳期的艰辛与不易,感受到自身对爱与被爱的渴望,这些都能帮助他克制出轨。

03情绪的安定(自我包容)

把自己的愤怒、恐惧、激情、性的冲动,都当做是一种“自我情绪”来处理。

不盲目压抑,也不钻牛角尖,尽量以双赢的方式来解决与周围环境中的矛盾冲突。

懂得时时反省自己、等待时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延迟满足的特点。

因此,他们既能避免情绪持续低落,又能克服情绪的焦躁不安。

即便是有情绪,也不会在消极情绪的推动下做出冲动性的行为,损害自己和他人的福祉。

这样的伴侣,会更少被情绪困扰,更能抵制“出轨”诱惑和控制“出轨”冲动,更好兼顾妻子的福祉。

04对现实的知觉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人格成熟度较高的人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且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

他在婚姻中遇到问题时,会更好地基于现实出发去认知问题,运用智慧妥善应对,而不是用“出轨”的方式逃避问题。

他懂得维护好家庭,对出轨的后果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的需求以建设性的方式去满足,比如与妻子家人坦诚沟通。

05对自我的客观认识——洞察和幽默

以自我为对象,客观地看待自己,真正地了解自己、洞察自己,即知道自己之所以如此思考、如此感受和如此行动的真正缘由。

他对自己在婚姻中的感受和需求是自知的,对自己真正具有掌控力,不会在潜意识的裹挟中不自知地“出轨”。

同时他能以幽默的态度面对婚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更少有“出轨”的触发条件。

06统一的人生哲学

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有意义的东西,具有统一人生各种活动与追求的人生哲学。

这里的哲学指的是个人的生活信条、生活价值观、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目标。

他知道什么对自己的生活是真正重要的,知道要以怎样的方式来生活:

他知道婚姻的重要程度,就不会轻易将婚姻置于险境;他知道家人的重要性,就不会给家人带来伤害。

表现出来就是具有责任感,从而对“出轨”这件事具有天然的约束力。

以上可以看到,人格成熟度较高的人,会在婚姻中对爱与被爱的感受更强烈,更能共情在孕期、哺乳期的妻子并给予支持,以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妥善处理自身的情绪与需求,从而抵制“出轨”诱惑和克制“出轨”冲动。

表现出来的就是更自制,更有责任心,更好“爱人”的能力。

而相应地,这六个要素发展不顺,就是相应人格的不成熟,表现出来就是在自身的冲突和困扰中,倾向以“出轨”来逃避问题。

可以说,男人在妻子孕期,哺乳期出轨,是在自身人格局限下,受自身需求主导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的对妻子“有没有爱了”。

03两性婚姻中的“爱”并不是终极答案,人性才是

比起“有没有爱了”,从人性的角度,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婚姻和出轨问题。

而之所以将问题聚焦在“有没有爱”的单一因素,是因为在孕期,哺乳期遭遇伴侣出轨,严重威胁到了我们在婚姻中爱与归属感的需求,所以我们想要弄明白伴侣到底“有没有爱”。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文化中,包括文学影视作品,都会塑造有关“爱”的神话,似乎有了爱,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对“爱”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如果爱我,我们的婚姻就必然幸福美满;他如果爱我,就必然不会出轨,更加不会在孕期,哺乳期出轨。

作为婚姻心理咨询师,老师想说,爱并不是两性婚姻问题的终极答案——人性才是,而“爱”只是人性的一部分。

伴侣的需求、他自身人格的局限,都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他,反过来在关系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爱的能力”。

实际上单纯“爱”的感觉,是一种内心流动的感受,并不是固定不变可以抓住的一个东西。

认为可以得到爱,得到后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同样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注定会带来失望。

不是“爱”让我们失望,是我们一开始就对爱寄予“厚望”——

人生的孤独感,生活的目标,早年经历导致的内心匮乏,自我深度觉察和成长,爱是需要学习的能力……无一不是艰巨的任务,如果仅靠我们自己摸索,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做支撑,结果尤为未知。

因此,对很多人来说,“爱”自然成了快速轻松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我们需要透过这层“爱”的迷障,在两性婚姻中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真实的人性。

用饱满立体的眼光,看待婚姻和出轨问题,看向伴侣本身,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婚姻的道路上走得更为顺畅。

而即便不幸地,在孕期,哺乳期遭遇伴侣出轨,在最需要伴侣的时刻被背叛,无疑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在把目光放在伴侣身上,想知道他“有没有爱了”之前,我们首要做的或许是先聚焦自身感受上,多一些自我关照。

当优先抚慰和疗愈惨痛经历带来的创伤,再来关注伴侣和婚姻时,你也许就有自己的答案……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1892.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