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另一个女人吸引,已婚男人该何去何从?

嘉待情感
2023-07-08
2271
13

看到有网友提问:

“结婚6年,两个女儿。我上缴工资卡,一个月8-10万,老婆收入不高,但平常也不怎么带孩子做家务,家里有阿姨。 近两年感觉能和老婆聊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公司有个女同事,比我小5岁,互有点好感,但是我也克制住,没什么进一步动作。”

“现在除了工作以外不知道干什么。我是一心一意回归家庭,还是离婚开启人生第二段路呢?”

如果不能解决你在当下婚姻感到的倦怠、空虚与无聊感,那么即便离婚开启第二段路,也不会是一条顺畅的路。

因为这种感觉很大部分并非来自当下的婚姻,而是你自身,并非换个人就可以摆脱掉。

那些骂你“自我美化污蔑妻子,早就决定背叛只是来找支持”,或者说你“离婚是愚蠢的行为等着老来付出代价”的回答,也许会“骂醒”你,也许会让你对未来的生活心生顾忌,从而决定回归家庭。

但这并不能让你做到“一心一意”,女同事成为白月光红玫瑰,也难保遇到下一位极有“好感”的女性,你不会再次生出“开启人生第二段路”的念头。

就像熬夜晚睡,如果不能解决白天工作的被剥夺感,只是骂自己不自律,或者牢记熬夜对健康的危害,这个夜只会越熬越晚甚至失眠。

接下来我会从婚姻体验感到你自身角度作出分析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当下婚姻的体验感是情感缺乏的结果

结婚多年,婚姻生活不可避免地进入平淡和倦怠期。很多已婚男人都会感到这种平淡和厌倦,这往往带来对婚姻的考验——被婚外女性所吸引。

但他们很清楚这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现实利益和对家庭的眷念,让他们从未想过结束婚姻,因而就此止步或者隐瞒妻子进行婚外情。

这里并不是支持这种行为,只是说明很多已婚男人也会有欲望,但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对家庭的眷念会成为制约因素。

当然不乏坚持离婚的个案,他们往往是夫妻双方情感破裂,在婚姻中体会到大量的痛苦,比如背叛争吵冷暴力。

显然,你想要结束婚姻的念头,并不是婚姻有太多现实的痛苦体验,而是当下的感觉缺乏制约的结果。

从你的文字叙述中,这种感觉就是倦怠、空虚与无聊感。

客观分析当下的婚姻,会呈现这一心理过程。

夫妻间的僵化分工

在你的认知里,家庭里丈夫的义务是挣钱,上交工资卡。妻子则是带孩子做家务。

妻子收入不高,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靠你,家里有阿姨带孩子做家务,因此你自觉尽到了作为丈夫的责任与义务,妻子则贡献不大。

一方面,家庭事务绝非简单的家务和带孩子,家庭财务的管理、亲友人际关系的维系、人情往来的打点,都需要付出精力和智慧在整体上运筹帷幄,处理妥当。这其中不乏诸多复杂和琐碎。

或许你很少参与家庭事务,才觉得家庭事务只是家务和带孩子,也就低估了妻子在家庭中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职场上人与人是各司其职的分工,尚还有团队协作加油打气共进退。但在家庭里,更多还有情感的依恋维系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物质保障,家务整洁,带大孩子,只能保障一个家庭有正常运转的功能,并不是婚姻幸福的绝对保障。

就像丈夫需要被信任、接纳、欣赏、崇拜、认可和鼓励,妻子也需要关爱、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慰。夫妻双方满足彼此的情感需求,会让这份感情更加亲密醇厚。

夫妻间的情感需求,显然不在你的意识中。这会让你忽视来自妻子的情感投入,忽视一位丈夫对妻子会有的情感责任。

亲子关系的僵化分工

在你的认知里,家庭里父亲要做的是提供经济保障,上交工资卡,带孩子是妻子的责任。

家里有阿姨带孩子,因此你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与义务,妻子作为母亲贡献不大。

要知道孩子健康成长,照顾好起居饮食生活上学等日常事务,只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来自父母的爱,才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

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情感上的爱,需要建立安全感自信心,需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获得心理指导。

当孩子有情绪时,看见并容纳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支持并帮助孩子一起解决,让孩子有安全感;关注孩子的成长并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小伙伴同学正确相处……

这都需要一位极具爱心、细心、耐心的母亲在场,也同样需要父亲的陪伴关怀与指导。

并不是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孩子就可以好好长大。

孩子成长中的情感需求,显然不在你的意识中。

这会让你忽视妻子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忽视作为父亲对孩子应有的情感责任。

与妻子没有共同话题

没有共同话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与其说共同话题是彼此有一致感兴趣的话题,不如说是双方都对彼此抱有分享交流的兴趣。

倘若有了解对方的兴趣,打篮球和唱歌的人一样可以聊到一起,结果就是打篮球的人开始了解了音乐,唱歌的人开始尝试运动,他们的个人世界因此变得更加宽广丰富。

或许你并未对家庭生活产生真正的兴趣,提供经济保障是你唯一的使命。因此妻子与你交流家庭事务时,你感到兴致缺缺。

妻子收入不高,你也并未真正在意妻子的工作,就此不会有过多交流。而你的工作,你觉得说了妻子也不会懂。

可以说,没有共同话题不是问题,没有分享交流的兴趣才是。

以上家庭里僵化的分工,不难看出,当下的婚姻体验是你对情感忽视的结果:

你更多以责任和义务去划分角色,以社会既定的标准来对待自己和他人,内在对情感与爱的体验是忽视和匮乏的。

与妻子缺乏情感连接,与孩子缺乏情感连接,导致对家庭生活难以带着情感投入其中,自然没有兴趣交流没有动力经营,必然对婚姻感到空虚无聊缺乏归属感。

或许在你的早年经历里,原生家庭的父母也是如此僵化的分工,你很少看到父母温情的一面。而你作为孩子,也很少体验到来自父母情感的关怀。

成长过程一直遵从他人的期待和标准而活,情感被你屏蔽在意识之外。情感体验的匮乏也就带来空虚无聊之感。

当下的婚姻只是显露了这一问题。

可以说,婚姻之外,你对生活有着广泛的空虚无聊之感——“下班后不知道干什么”,既不想投入家庭,也没有发展兴趣爱好。

02. 情感缺乏放大了婚姻的倦怠感

事实上,婚姻逐渐走进平淡与倦怠,是婚姻正常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多数人会逐渐适应并接受这一变化,更多去感受婚姻生活带来的宁静、舒适与温馨。

与家人的情感连接、对家庭的眷念,使倦怠感变得无伤大雅,即便是偶有心有旁骛,也知道家庭是唯一归属。

而如果对家庭缺乏这种情感投入,就难以体会婚姻平淡背后带来的恬淡温馨,倦怠感加之原本空虚无聊之感,会被无限放大变得难以忍受。

与小5岁的女同事“互有点好感”,来自女同事的仰慕与欣赏,再有平淡生活缺乏的新鲜感,都会让你觉得这是当下生活的一剂解药。

“但是我也克制住,没什么进一步动作”,唯一制约你还未进一步动作的,我想就是社会道德标准“男人不该背叛家庭不该伤害孩子”了。

而之所以会考虑离婚开启第二段路,也正是缺乏“眷念家庭”这一情感制约因素。

再来看看所谓离婚后的第二段路。

且不说离婚付出的经济代价对家人带来的伤害对工作的影响,与女同事一起,倦怠感仍不可避免地会在激情期退去后出现。

就像最初与妻子也是互有好感,6年至今难免心生倦怠,感到没有共同话题一样。

而没有解决自身情感缺乏的问题,空虚无聊之感也必然重新上演。

因为这种倦怠空虚无聊之感,并非出自当下婚姻,更多来自于自身,不是换个人就可以摆脱。

当然要彻底解决这种感觉,需要你对早年的经历和当下婚姻进行更多觉察工作,婚姻家庭咨询师可以更好帮助你。

03. 改善当下婚姻的体验感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更多是好坏参半,需要用心经营。以下的建议,可供你在婚姻中作出建设性的努力,帮助改善体验感。

更多去感受妻子与孩子

不再按固定的角色分工,而是从内在感受去体验家庭生活。

所谓“夫妻恩爱”,恩在爱前面,意指美满的夫妻关系,需要有感恩之心。

感受妻子对家庭的付出,整个家庭各项事务的操持打点,尝试对妻子表达感激之情;

感受妻子对你的情感投入比如信任与关怀,对孩子的情感投入比如陪伴与牵挂;

感受孩子对父爱的天然渴求,感受日常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

接纳婚姻生活的倦怠感,更多感受家庭生活的恬淡与温馨。要知道平淡之下安全放松的感觉,也是婚姻的恩赐。

与妻子坦诚交流感受

看见自己内心有关情感的需要,比如需要被理解被认可,与妻子坦诚交流。同样关切妻子的情感需求,比如更多去关怀体贴她,这个过程你会收获更多爱的体验。

不可避免地,婚姻出现倦怠感,夫妻双方对性生活会相应受影响。

这同样需要双方坦诚沟通,就彼此有关性的需求和感受,积极作出尝试与改善。

还可以与妻子回忆过往时光,留出单独时间过二人世界,重燃爱的体验。

更多投入家庭生活

明白自己并非是家庭的“提款机”,而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自己、妻子、孩子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承担起除经济以外的家庭责任。

尝试了解并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比如和妻子共同解决家务人际难题;

关心孩子学习,带孩子玩耍,常与孩子谈谈“心愿与理想”;

组织家庭成员参与共同活动,比如饭后一起遛弯,周末一起出游,节日一同看望长辈;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与家人更多的情感连接,对家庭产生共同的归属感。

发展兴趣爱好

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在感觉糟糕时获得平静。

那些年少搁置一边的兴趣爱好,现在是重拾的好时机。

当你从事喜欢的事情,也就获得了滋养,空虚无聊之感会瞬间消散。

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你有机会找到朋友同伴,人际关系的丰富更增生活的趣味。

当你与家人建立起情感连接,对家庭生活产生兴趣并投入其中,那种倦怠、空虚、无聊感也就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对家庭的归属感与对家人的眷念,你也越来越能感受来自生活的乐趣。

回过头来看你今天的提问,你自己或许就有了答案:

对平淡的生活感到倦怠是正常的,因为婚姻还赐予了珍贵的恬淡与温馨;

对婚姻外的女性有好感是正常的,但也仅仅止步于好感,因为家庭更值得用心守护和珍惜。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1832.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