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是怎样看待原谅的呢?
如果有人做了伤害你的事情或者对不起你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原谅对方呢?
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平静,还是为了治愈人际关系的伤痕?
又或者认为原谅他人是最重要的美德?
或是原谅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是不是只有原谅和宽恕,才能让受伤害的一方化解内心的愤怒和恨意呢?
难道说只有原谅他人的过错,我们的生活才不会陷入痛苦挣扎,不原谅他人的过错,人生就不够圆满,我们就极可能出现情绪问题或生理问题吗?
谅解和宽恕绝不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话。
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原谅他人修复关系的做法,往往会得不偿失。
更何况,恢复关系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都需要我们做出原谅他人的举动。
那么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原谅行为。
01 究竟何为原谅?
很多来找老师的姐妹都会说,我原谅了出轨的丈夫,但我依然很痛苦。
希望能够帮她们摆脱出轨造成的伤害和痛苦,走出情绪泥潭,获得重生。
是的,我们的很多姐妹都会用原谅这个词。
但其实她们想原谅的真正目的是化解自己的愤怒和痛苦情绪。
换句话说,她们所谓的原谅并非真正的原谅,不过是想让自己感觉正常,不要落入愤恨难平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不要让生活被仇恨和痛苦侵蚀。
那么这种心境下的,“我想原谅他”真正的含义其实是“我想忘记过去的不愉快,我想忘记出轨这件事,我想寻找内心的平静”。
对另一些姐妹来说,原谅是她的信仰或者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她们希望从内心深处对不知悔改的犯错者做出谅解。
总的来说,大多数人寻求原谅是为了卸下愤怒和憎恨的心头重担。
那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们真正寻求的是解脱和放下,希望继续前行的超脱,而不是对对方的原谅。
谈到“放下”,禅宗里有一个很有名的小故事:
讲的是两位和尚出门,在河边遇到一位妇人,妇人身穿绸服,蛮横地要求他们背着自己过河。
小和尚对妇人视若无睹,径直走下河去,老和尚则背起妇人过河。
到达对岸后,妇人扬长而去,连一句谢谢也没有。
两个和尚继续前行,小和尚对老和尚的做法感到不解,心中充满了疑惑。
到达目的地后,他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怎么能背那个妇人过河呢?做和尚的不是不能接触妇人嘛,再说了,她又那么傲慢无礼,连一句谢谢都没说。”
老和尚说,“一过河我就把那位妇人放下了,为什么你还念念不忘呢?”。
就像老和尚说的,放下,并不意味着原谅,而是忘记或是掩盖他人的差错行为。
从F教观点来说,原谅的本质是放下。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必须为了放下而原谅他人的差错行为。
这个老和尚心中根本就没想到过原谅这回事儿,他丝毫不把妇人的无礼放在心上,事后也没有耿耿于怀,更没有庸人自扰的希望对方做出改变。
放下是一种自我保护,它能帮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得到解脱。
长期陷入慢性痛苦,会使我们的精力和创造力逐渐被侵蚀,每一天都过得郁闷而失落。
一旦被无益的痛苦牢牢攒住,我们就会停留在过去,无法正确面对当下,无法乐观积极地面向未来。
心理学认为,愤怒情绪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益的愤怒,它能维持我们的尊严和自我;
另一种是无意的愤怒,它会让我们生活在黑暗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时刻充满怨恨和报复心理。
显然,后者只会让我们充满负面情绪,生活从此变得黯淡。
当然,现实生活中令人感到痛苦的遭遇并不像两个和尚的故事那么简单。
对陌生人的无礼置之一笑并不困难,要放下丈夫背叛带来的伤害就不那么容易了。
实际上,无论经历的是微小伤害还是重大背叛,我们都不必为了寻求内心平静而原谅犯错者的行为。
我们需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驱散内心的负面情绪。
我们需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有时候犯错者就是不思悔改和不愿认错的。
对我们来说,既然不能改变对方,我们只能选择是不是要背负着这份痛苦继续前行。
放下,并不容易,当犯错者不肯悔改时,我们可以通过原谅对方来放过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02 原谅的表现方式
原谅对你意味着什么?
你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原谅了对方?
真正原谅他人会传达出怎样的信号?
原谅他人的过程又会传达出怎样的信号?
......
尽管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但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真正的原谅,一定是伴随着伤痛感的远离。
他们不再纠结于以前受到的伤害,即使回想起他人的伤害行为,也不再有情绪波动,过去的伤害,不再对自己产生影响,即使偶尔仍会感到愤怒,这种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也在逐渐降低,给自己留下的空间越来越大。
还有一种从很高的精神层面来理解原谅-以德报怨。
就是哪怕犯错者有滔天的罪行,他们也能以爱心和慈悲的胸怀来面对和原谅,甚至在原谅的同时还能共情到犯错者的痛苦。
那这种原谅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忘却过去伤害的程度。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宽容。
当然,如果原谅犯错者是为了让自己摆脱痛苦,这种做法也没什么不妥。
那在老师看来,只有那些做到敞开心扉聆听和认真自我反省的犯错者,才值得被原谅。
对于既缺乏真诚道歉,又不肯真正悔改,并承诺不再伤害我们的人,原谅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原谅这个词更多的意味着尊重。
我们不能要求、命令或强迫他人原谅自己,或是毫无理由的原谅他人。
我非常认同詹尼斯·斯普林的观点:
原谅不肯道歉的犯错者无法修复你的内心。
犯错者只有通过身体力行来赢得宽恕,才能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我们受到伤害,而犯错者却毫无意识,在沟通过程中又强词夺理,从未悔改且认为无需道歉时,原谅这个字眼显然不适用。
这样的原谅也无法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平复。
另外,在原谅的立场上,很多人都是非黑即白的观点,认为要么原谅犯错者,要么自己忍受愤怒痛苦的内心煎熬。
其实这样做是把复杂的人类情感差错地简化成两级模式。
人类情感不是简单的非爱即恨,更多的是既爱又恨。
人的心灵不会永久不变,爱和恨是可以共存的。
03 “为什么你还不能原谅他?”
如果认为宽恕像感恩一样,也是具有普遍治愈作用的情绪,你会鼓励人们原谅那些伤害过他们的人。
虽然这样认为的初衷是好的,但问题是有可能会让受到伤害的一方再次成为受害者。
就像当丈夫出轨以后,我们会被公公婆婆或者是自己的父母逼问一样,
“你为什么就不能原谅他,他已经知道错了,你为什么就是不原谅他”,
这类的话,每说一次就是对我们的一次伤害。
每听一次这样的话,我们就感觉再一次被抛弃,我们心中的愤怒可能会升级。
那么,对于受伤害的一方来说,他们最想听到的是什么呢?
在遭到伤害、背叛或是受到忽略时,产生愤怒或痛苦感受的一方,通常不会马上得到对方直接、明确和真诚的道歉。
比如丈夫出轨:我们可能会被告知,出轨很正常的啦,身边男人大多都出轨,你这样大吵大闹要死要活的是差错的,不合理或疯狂的。
甚至有,他出轨是为了让家庭更好,是工作的需要,是你的强势冷淡造成的等等说法。
而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受伤害的一方需要犯错者明确承认对他人造成的痛苦经历,意识到自己产生愤怒感受是完全正常的。
如果只是一味的建议受害者原谅犯错者,只会让受到伤害的一方再次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再次感到被人抛弃。
哪怕他受到的伤害或侮辱并不严重。
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对于受伤害一方来说,也是弊大于利,对于严重伤害来说,简直无异于火上浇油。
因此,我们要记住,劝慰他人放下愤怒和痛苦的感受,让自己获得内心的解脱是一回事。
但建议他们忘记伤痛,主动原谅不肯悔改的犯错者,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04 原谅的程度
原谅他人这一举动,经常被视为非此即彼的模式。
要么接受犯错者,要么拒之于千里之外,要么原谅对方,要么永远无法宽恕。
实际上,我们可以原谅对方95%,或者是2%的程度,或是根据个人感受选择更为适当的程度。
洛洛发现丈夫出轨后当即向他摊牌。
丈夫没有否认出轨的事实并且详细交代了全部的细节 ,也很干脆利落地选择回归,断了和第三者的联系。
洛洛和丈夫已经结婚20余年,有两个儿子。
可见他们的婚姻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
但就是这个让她信赖和感到忠诚的男人,竟然瞒着她出轨了近一年的时间。
除了身体上的背叛让洛洛感到痛苦,还有出轨期间的各种欺骗行为,更是加深了洛洛心中无法言说的痛苦。
尽管丈夫不停道歉并表示悔恨,洛洛依然会不时感到愤怒、消沉、疯狂和失落,对出轨的细节纠缠不休,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将不再正常。
即使丈夫一再诚恳道歉,承诺愿意毫无保留地坦白并保证未来不会再犯,一定会抵制诱惑,愿意尽一切可能来修补夫妻关系。
但洛洛的愤怒和痛苦情绪并没有马上消失。
表面平静,实则内心仍会毫无征兆地被出轨这件事扰乱心绪。
洛洛需要不断的翻旧账,而每每此时丈夫都会专注的聆听。
一开始,丈夫都是被动的随时随地聆听和接受落落内心情绪的发泄。
有时候洛洛的这种情绪需要发泄很久。
慢慢的,丈夫逐渐习惯了洛洛的发泄,学着体会洛洛的感受了。
他不再像开始那样被动等待洛洛的指责,而是主动谈起出轨这个话题,
他会观察洛洛的反应,然后告诉她,自己一直因为出轨愧疚不安,一直想着对她造成的伤害,也一直想弥补。
在修复的过程中,他既没有让洛洛独自面对伤痛,也没有把保持沟通的责任推给洛洛。
丈夫的这种从被动变主动的变化称为“警惕感转移”。
在婚外情中,出轨的一方经常抱怨称,“我道歉了这么多次,你怎么还是抓着这件事不放?”
而在洛洛和丈夫的案例中,丈夫当然希望洛洛忘记过去,不要再翻旧账,向前看。
但如果丈夫无法陪在身边聆听洛洛的痛苦,无法接受她的观点,并持之以恒地加以关注,洛洛内心的伤痛是不可能愈合的。
从洛洛和丈夫恢复信任关系的艰难过程中可以看出,“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毫无意义,哪怕说1000遍也没用。
洛洛和丈夫在修复了大概两年以后,有一天,丈夫突然问洛洛,有没有原谅自己?
落落平静地说,大概原谅了九成吧。
丈夫听了,一脸疑惑。
洛洛补充到,出轨的事,我原谅你。
但是你们睡在我精心布置的新家,我的床上,这件事我永远不能原谅你。
所以,原谅,并不意味着只有0和100这两个极限值,要么很快速地肤浅的原谅,要么死也不肯原谅的另一种极端。
它更应该是根据受伤害一方的实际接受和放下程度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必跟每个伤害过我们的人握手言欢,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一种极端的表现都不可取。
我们只需要记住,不必为摆脱痛苦或负面情绪去原谅犯错者。
即使不原谅他们的某种行为或不作为,我们仍可以对犯错者保持关爱和同情。
不原谅对方,选择和他们不再相见或往来,这并不表示你是一个缺乏关爱或心胸狭隘的人。
无论对方为我们带来的是巨大伤痛,还是无数微小侵害,即使我们已经走出阴影,带着遗留下来的愤怒感继续生活,或许这会让我们成为更加强大和更为勇敢的人。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别人告诉你该不该原谅犯错者,哪怕他们是你的心理咨询师、母亲、老师、精神指导好友或人际关系问题专家。能为你做决定的,应该为你做决定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