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真爱”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了婚外情里。
总有一些陷在婚外情里的人不死心,觉得这是真爱,婚姻也阻拦不住的真爱。
而一些妻子也会黯然神伤,觉得丈夫真的爱上了婚外的情人了。
对此老师想说:可别动不动就糟蹋“真爱”这个美好词汇了,“真爱”不是拿来替出轨和侵害者作挡箭牌的。
真爱是什么?
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毫无保留。
都发展为婚外情了,还怎么毫无保留?婚姻证书是废纸吗?法律的存在是笑话吗?婚姻里的小生命的凭空降临的吗?
对方把基本的责任和义务,物质和情感,还有性,优先给了婚姻里的妻子。就算过不下去闹离婚,那也是要先安顿赡养好妻儿,先对妻儿尽责,剩余的才能给婚外的情人吧?
偷情就是偷情,偷来的情,算哪门子真爱呢?
真正的爱,就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的:
“爱是一种活动,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是‘永恒的’,而不是‘坠入情网’。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在‘给予’的因素外,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
荷尔蒙和“肾上腺激素”无限上涌的“激情”不是爱;
偷偷摸摸越过道德底线无法见光的“偷情”不是爱;
添加嘉待情感导师\/信:jiadais 一对一咨询帮你解决疑难情感问题!让您重获有品质的爱。
只顾发泄生理欲望和心理贪恋的“多情”不是爱。
真正的爱,是积极阳光的,就像黎明时分初升的朝阳,让人觉得明亮而温馨;是能给生活带来希望、给彼此带来动力、给内心加强信念感的;是可以被大众接受且祝福的,是可以长久存在的,时而平淡时而澎湃,不会稍纵即逝的。
真正的爱不需要隐瞒和牺牲什么,也不需要躲藏,而是大大方方的给予奉献。
在给予和奉献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精神世界上的强大、丰富。没有害怕、怯懦、焦虑、嫉妒和不安,不会过度怀疑和否定自己。就像生命最原始的活力,因为享受爱意而觉得快乐。
除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予,爱还包含着精神需求的关怀,以积极正面的方式,促进彼此成长;包含着对彼此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洞察——你会因为爱,真正地了解彼此内心的孤独、愧疚,了解彼此所缺失和需要的东西。
因为从内而外的了解,所以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
尊重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曾经的经历和自我成长的规律。不会想着去支配对方为自己服务,也不会对对方的成长进行干涉和指责,不会想要在感情里控制或者讨好对方。
更不会让彼此陷入尴尬、不堪、自我怀疑和否定、任人指摘的地步。
这才是真正的爱,是真爱。
这样的爱,很少。或者说正因为太稀少,所以才难能可贵,所以才值得我们追逐、向往,值得我们去努力获得。
而婚外情是什么呢?
是凌驾于对另一个人的伤害上,“偷偷”截流享受的激情与刺激。婚姻之外的“爱情”,往往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上的贪婪和私欲,几乎是没有真正的奉献、尊重和责任的。
当然,可能你也会说,那确实有男人为了第三者离婚,和第三者结婚啊?
这种情况确实有,但不多。
而且,跟第三者结婚,就代表那是真爱吗?
能够随随便便步入婚姻,生下孩子,又搞婚外情随随便便离婚的男人,真的知道什么是真爱吗?他真爱的是出轨的那个情人?是原配?还是他自己?!
男人常常喜欢说女人现实、拜金,但其实男人又何尝不是偷偷考量着婚姻里的利益,考量着现实社会里的风险,在万般权衡之后做出最利于自身的选择?
所以说啊,不要五十步笑百步,男人女人在权衡利益方面,是同类人,就不要扯什么真爱了。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凡夫俗子。
在我们的爱里,常常夹杂着并不纯粹的讨好和付出,也常常伴随着自己内心的自卑、恐惧、多疑、嫉妒,让彼此的亲密关系里充满了占有欲、控制欲和贪欲。
所以我们总是爱着爱着,就爱到两败俱伤,互相指责互相对抗,爱到痛苦悲伤,爱到不再相信爱。
这一切的根源,除了因为我们自己内心的缺憾,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爱一个人,还包括了男女情感表现上的差异。
在婚姻感情里,有不同的模式,男性和女性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些差异,并且不去逃避,那或许你更能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婚外情,为什么婚外情≠真爱。
这些表现差异具体可以区分为:
①集中型:集中地爱某一个人;
②比较型:分散、比较下的爱;
集中型的感情,就是指在爱上某个人后,就集中只爱这一个人,所有有关两性的爱意都放在这一个人身上,没有其他人可以来分享。
打个比方,就是当你爱上了A,那么你就会把所有注意力和感情倾注在A身上。如果在某个机缘巧合下,你爱上了B,那么你又会把对A的感情毫无保留全部转移给B。而曾经的A对你来说,似乎不复存在。
可以说,在感情上,大部分女性都是“集中型”。
而比较型的爱情,则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而是会不断环视四周,关注身边新鲜事物。可以在爱着一个人的同时,又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人,然后进行比较、甄别,区分优先级。
比如,你最爱A,但是你对B以及C也保持一些欣赏或好感。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比较型”的感情表现,可以把爱意区分为“最爱”、“第二爱”。
而感情中的大多数男性,属于“比较型”。与女性的“要么不爱要么只爱”相比,男性有时候是可以爱上多位对象的。
所以大多数男性,往往显得比女性更容易出轨一些。
就像大师渡边淳一在《丈夫这东西》里所定义的“男人在爱情方面的复数倾向”,他
评价男人:
“男人可以说是一种多情且没有定性的动物。”
当然了,在感情这件事上并无绝对。
有的男性也能做到“集中”只爱一个人,不拈花惹草;也有女性热衷于把注意力分散给其他对象,在感情上“水性杨花”,不固定爱某一个人。
而那些多次发生婚外情的婚姻,可以说是“集中型”的爱,遇到了“比较型”的爱,一个渴望一心一意,一个总是三心二意。彼此之间的认知发生矛盾,亲密关系也就难以平衡。
至于在婚姻里那个多次出轨的人,要找的也不是真爱。
三心二意的“比较型”男人,怎么会甘心于把心,只拴在某一个情人身上?
所以别给偷情贴金了。在婚外情里找“真爱”,就相当于从玻璃渣里找糖吃,扎得满嘴是血,却尝不到一丝甜。
我说的以上这些男女在感情上的表现差异,并不是为了指责谁,或者为谁推卸责任。仅仅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一个真相。
真相往往就是残酷的,正因为残酷,所以大部分人不愿意面对,总是在逃避。
在婚姻里,有一种逃避,就是跟同等遭遇的人聚在一起,放大彼此的痛苦做一些“党同伐异”的事。结果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婚姻里的问题,反而让自己更痛苦,让夫妻彼此更加对立。
婚姻感情本身就不是讲是非对错的,你不能因为彼此对感情的认知不同,就去否定、讨伐对方,来拔高自己。
再说了,就算你把自己拔高了又能如何?能当婚姻的代言人吗?能让对方对你俯首称臣,从此一心一意吗?
都不能。
而另一种逃避,则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认知,去控制对方,强行改变对方。
以为改变了对方,就能获得幸福?
可人又不是木头,可以任你雕刻。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独立个体,他为什么非要被你改造不可呢?
又或者我换句话说:你为什么非要改造这个人不可呢?你为什么不离开他,去寻找和你一样“集中型”的人呢?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因为你爱他,依赖他,不想离开他。但你又不想承认自己爱上了一个“多情”的男人。
所以你矛盾又痛苦,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逃避自己,不知道该作何抉择。
要我说你也不用逃避,诚实面对自己的需求并不丢人。
活得坦荡、真实的人,往往更能向上兼容,更容易接纳和宽恕自己,找到幸福的途径。
甚至你也不必对男性对婚姻如此灰心,人的感情是会随时流动,人的需求也会随着阅历、成长发生变化的。
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不变。
一个人的变化,永远不是因为被谁强行改造,而是源自他的自我驱动力。他自己想改,自己想变。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如果他所处的环境让他觉得痛苦,觉得难受,他自然就会权衡利弊,往舒适的方向去改进。
毕竟人性就是趋利避害,向往舒适的生活。
当他发现出轨讨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令他的生活鸡飞狗跳,伤神费心,他就会懂得止损,懂得奔向更舒适的方向。
所以不要想着去改变男人,你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他的感受,也可以对彼此树立婚姻的规则。
比如加强他对家庭的投入,同时提高出轨的成本,如果出轨,要付什么的代价,如何去执行这些代价。
规则一旦立下,就要遵守和执行,让他看到你的决心。
除此之外,你也要对自己做一些有积极影响的事。
比如,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对方身上。不要过度去依赖一个人,一段关系。不要去揣测对方的心意,不要去过度解读对方的动机。
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你要找到并认可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无助,不必怀疑和否定自己,也不必为这些无助感到羞愧。去认真对待内心的创伤,去试着做一些能治愈自己,让自己快乐的事。
当你自己真的能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幸福,不再焦虑愤怒的时候,你的言行,你的情绪,你所散发出来的磁场和气质,就会影响到你身边的人。
而你对自己所做的这些改变,也不再是为了挽留一个男人,而是为了找回独立又完整的自我。
当你拥有了这样独立又完整的自我,自然也拥有了离开,或者留下的勇气,拥有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