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的年轻人,是因为择偶标准过高吗?

嘉待情感
2023-07-08
1798
20

学员问:

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是不是说明当下的择偶观念很畸形?

嘉待情感老师:

不是当下的择偶观畸形,而是你用陈旧的思维硬往时代变化后的现状上套,自然看什么都不满意,看谁都觉得畸形。

旧时代的婚姻和现代年轻人眼里的根本不是一码事,互联网时代的人所思所想和过去也差着十万八千里,那能是一回事吗?两者之间根本没有比较的价值。

你眼中的“畸形择偶观”,实际上只是时代潮流转型期必然的碰撞与阵痛。

你觉得剩男剩女的择偶标准过高,其实是你心中为婚姻划定的标准太低。

套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过去的婚姻被放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是为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服务的,是为了搭伙过日子。

只要是差不多门当户对的男女,彼此不觉得碍眼,父母亲家都觉得合适,就能被撮合在一起,凑成一对。

不成家,怎么有孩子呢?不成家,还不被人戳脊梁骨么!

至于男人打老婆,或者两口子交不了心,话题只有柴米油盐等乏味琐事……这还算什么问题?天底下夫妻不都是这样吵吵闹闹过日子的吗?

如果你对这件事本身没有很高的需求,那么的确,相当低的标准就可以满足你。

抱着旧观念不撒手,那理解不了现代择偶观实在很正常。

可到了现在,男女都能独立生存,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对年轻人来说,结婚自然就需要更多的理由才值得。

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是爱,是亲密与归属感,情感上的圆满。这个领域的标准是无法降低的。

对他们来说,不能带来幸福的婚姻还不如独身一人呢。

老师想说,没有必要给不结婚的年轻人贴上什么“剩男剩女”的标签,这样的贬低和嘲笑并不会让他们更乐意进入婚姻。

假如有情投意合的对象,要是结了婚就保证就从另一半那里得到尊重与呵护,有人陪着一起打游戏看电影;有人携手共度人生的低谷与挫折……哪个年轻人会拒绝这样获得幸福的机会呢?

问题正在于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走到这一步。

互联网给了年轻一代见识梦幻与浪漫的机会,却也令这一切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空中楼阁。

不再有权威,却有太多不同的声音

Erich Fromm在著作中写道:“……它使个人得到发展,却又使人更加孤立无援;它增加了人的自由,却有创造了一种新的依赖。”

这正是对现代原子化社会的绝佳描述。

反抗“爹味”的年轻人不再想要一个权威来告诉自己该怎样活,该去爱怎样的人,可又迷茫地发现,自己内心没有一个笃定清晰的声音能表达自身的意志。

在摆脱了宗族等旧势力权威后,公共舆论便取而代之。

网络帮助诸多红人扩大了自己的声音,kol在卖力吆喝贩卖自己的观点。有的人说,不婚不育保平安;有的人说,结婚就是交易,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来换取利益;有人说没有爱情,单身也很好,马上也有人反驳,不结婚的人一定晚景凄凉……

所有不同的意见都在耳边吵吵,炸得人脑仁疼,也让人更难选定自己的道路。

在过去,听从权威的意见就可以闭上眼一条路走到黑,可现在,年轻人必须睁开眼自己审视无数个选择: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适合自己?哪一个是陷阱,哪一个通往好结局?

想得久了,也可能干脆放弃思考,躺平摆烂,什么也不选。

失去权威后我们获得了自由,可自由背后亦有其代价,有时我们宁可从中逃走。

太多的选择,也等于没有选择

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时代,面对人生必选项的婚姻,大多数人都没什么选择,只能在街坊亲戚的关系网里挑拣。

拜互联网所赐,时至今日,人们建立联系的方式多得超乎你的想象。

打个游戏网恋奔现的,桌游拼车认识的,乃至于街头搭讪巧遇的……好像随便的接触都能发展出一段良缘。

但又有无数的年轻人沮丧地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己却哪一条都走不通。

笨嘴拙舌,聊几句对方就没兴趣的;

长相欠佳,吸引不了他人来了解自己的;

内向社恐,害怕和人真正接触的;

……

路有那么多,却没一条适合自己,这个事实让人越发不知所措。

在抖音微博刷到甜蜜情侣撒狗粮时,年轻人难免也有一丝羡慕,但更多的还是无奈与释然:“算了吧,明天还要上班呢,想那么多有什么用?”

他们也许相信世界上有真爱,却同时相信那份爱不会是属于自己的选择。

说到底,不是年轻人自己故意要心气高,这一现象只是时代背景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嘲讽他们和贴标签并不能帮到渴望爱情的年轻人,只会把他们懒得听你说的话。

想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愿意降低择偶标准,你要先理解这个时代的新变化,理解人们内心的苦衷。

毕竟众生皆苦,就不要再互相攻击了。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1940.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