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拥有美好爱情,有人却是吸渣体质?

嘉待情感
2023-07-08
1703
16

都是谈恋爱,为什么有人能拥有美好爱情,有人却是“吸渣体质”?

很多时候,我们所爱的,常常不是一个人,而是爱情本身,是追求爱情中的自己。

在爱情里,所有的付出要用在刀刃上,才是爱有所值。

当你发现在一段感情中,特别没有安全感,无法与对方进行良好的情绪交流和感情互动时,要警惕这不是真正的爱,而只是一方的自我感动。

在心理学上,自我感动是指,被自己的感情感染,自己触动自己的行为。

自我感动者,其实喜欢的并不是对方,而是自己投射在对方身上的自己。

01 自我感动的爱:麻痹自己,强迫对方,爱意无法流动,再而衰三而竭。

“自我感动”付出,不顾对方感受,不考虑对方的真实需求,自顾自地给予对方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做自以为对对方好的事。

“自我感动式”的付出,本质其实是一种自我中心意识驱动下的利己行为。

这种付出的出发点是自我,根本目的是完成自我想象中的奉献行为,别人只是他们表演感动的“道具”而已。

关于自我感动的行为,往往囊括了以下4种,来看看你是已中招。

1、自我感动下的情感绑架:既危险,又愚蠢

恋爱上头的时候,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满腔爱意表达出来,而结果往往是陷入表演之中而不自知。

以爱的名义,创造一个个深情的场景,去逼迫对方选择。人人都知道我深情,如果对方不答应,那么TA就是一块捂不热的冷血石头心。

这种表演性行为,在心理学中有个依据叫预设定律: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基于一些自己预设的信念和假设,就算这些信念和假设可能实际情况不符。

我们预设,对方不是不爱自己,只是不知道我有多好,我有多爱TA。

因此只要我表现得足够好,为TA做得越多,TA就能感受到我的爱,从而爱上我,我们会有甜蜜的未来。

在这个预设上,很多人甚至会采取一些自虐的方式,制造出一些勇于付出的场景,使得自己站在感情的道德制高点上,获得一种畸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在追求中,貌似是在奉献,将选择权交给对方。

但实际上,却是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来迫使对方做出决定,否则就会引发情感爆发和社会性责备。

·在恋爱关系中,则是无底线无原则地为对方付出,而忽略对方的真正需求。

一旦对方选择分手,那么就是对方不珍惜,将感情的失败甩锅到对方头上。

在自我感动下,情感绑架式的恋爱,实质是在控制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剥夺他人选择的能力和自主性,同时也在逃避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应承担的责任。

2、自我感动下的自虐行为:既伤人,又伤己

在恋爱或者追求恋爱关系的过程中,面对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大多数人会采取一些消极手段来面对问题,但结果反而是得不偿失。

在这些消极手段中,无意识的自虐行为,将自己变成为要挟对方的工具,借伤害自己来达成目标,逃避问题。

抵御改变效应指出:

个体可能会因为对自己的惩罚和伤害,来达到内心平衡,以此缓解不安和负面情绪。

很多人,用自己的精神或生理的痛苦,来换取自己想要的关爱和重视,并通过自己的痛苦去折磨别人。

在恋爱中,这样的行为很常见,只是程度不同。

有“你不陪我,我就不吃饭”;

也有“只要你不和我在一起,我就不活了”这样的可怕想法。

这样的行为模式,并不是说就真的喜欢痛苦,而是他们认为“只有当我非常痛苦时,对方才会更关注我,才会来爱我,我才能获得想要的”。

而当现实无法实满足他们过高的期望时,人往往会感受到更大的挫折感,为了转移这种压力,化解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等情绪,采取自虐的手段来转移压力,让身体的痛苦来减轻身体的痛苦。

在自我感动下,自虐变相成为了展示自己强烈感情的方式,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博关注刷存在,在不改变自己的情况下,要求别人来适应自己。

3、自我感动下的精神操纵:既讨厌,又畸形

大多数人在感情中,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其目的还是在创造一种内疚情绪。

而内疚是一种极易被利用的情感,通过让对方产生内疚感,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自己一厢情愿的付出下,让对方不断产生内疚感,从而主动做出弥补行为,也是一种控制他人的可怕行径。

情感传递定律指出:

在一段关系中,情感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方式进行传递,从而对他人进行操控,进而证明自己的价值。

很多人在感情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付出,进行自我脑补,并要求对方给到相同甚至高于自己付出的回馈。

在日常生活中,精神操纵非常普遍,比如刷屏的“我是为了你好”、“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这样的话术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

做一切事,都是为了你好!

对方对我好,我就必须要接受吗?对方怎么就知道,TA给的就是我想要的呢?

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

难道因为对方做得多,我就必须要被左右吗?难道因为对方做得多,我就必须要反馈你吗?

就是因为爱你,我才做这么多事!

难道因为爱,就必须按照对方的要求来?难道因为爱,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这样的精神操纵下,自我感动会变本加厉,越发觉得自己的付出大于收到的反馈,逼迫对方不断地提高情绪回馈量级。

追求恋爱的过程中,借着这样的精神勒索,逼迫对方进行抉择;而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精神勒索,无异于将对方视为私物。

在自我感动下,精神操纵成为了强逼对方接受自己的感情,通过让对方痛苦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欲望。

4、自我感动下的偏执迁就:既吃力,又不讨好

在日常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为了谈恋爱,失去了自己底线和原则的行为。

为了讨好对方,或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无限度地包容忍让。

认为只有迁就,才是爱一个人的表现;迁就得越多,爱得越深。

认为只有迁就,才能让对方注意到自己,从而建立起一段亲密关系。

心理学上有聚光灯效应:

指的是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把自己放大,高估自己在他人心目的地位,并且认为对于对方而言,自己是独一无二且无可替代的那一个人。

为了所谓的爱,盲目以对方的喜好来改变自己,以对方的需要来要求自己,把自己变成了自以为的“对方想要的那个样子”。

感情中的偏执迁就,让自己过度适应他人的需求和期望,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期望,甚至牺牲自己的和幸福。

甚至在别人指出问题时,反而为对方进行开脱,以“爱”之名为自己找借口,将这种行为继续进行在感情中,最终形成感情的完全执迷。

在自我感动下,迁就偏执成了一种自我麻痹的安慰剂,用迁就来表达爱意,而完全忽略了感情中的其他意义。

情感绑架、自虐行为、精神操纵和迁就偏执等种种现象,都是自我感动式感情中的各种表现形式。

都是从自身出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想伴侣”的样子,以获取对关系的“掌控感”。

毫无疑问,以上4种表现的爱,根本不算是真正的爱一个人。

那么真正的爱又是什么样的呢?

02 真正的爱:是创造爱分享爱,在爱自己的同时向对方传递爱意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感觉。

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谈论的“爱”并非是真正的爱情,而只是冲动、喜欢等情感冲动,来得快去得也快。

而真正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成长与彼此完善的一种意愿。

1、真正的爱,是自我和对方界限的拓展

真正的爱是自我界限的拓展,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心理学上的“界限”。

“界限”通常指,人们在认知事物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对自己和他们之间建立的边界,以保护自我价值体系、自我认知情绪的稳定。

“界限之内”,是一个人性格、观念和思维习惯的集合。

“界限之外”,可能是与性格、观念和思维习惯完全冲突的另一套价值观念。

我们经常说,坠入情网就是爱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坠入情网只是自我界限暂时性的崩溃。

边界的暂时性崩溃,彼此的完全侵入,常常让我们误以为这就是爱情,从而忽略内在的不和谐。

但当荷尔蒙的作用褪去,彼此的失望出现,这种所谓的爱情自然就土崩瓦解。

① 真正的爱是,在拓展边界时有主动突破的勇气

人最害怕的面对的是,改变带来的痛苦。

卡夫曼效应指出:

人们往往习惯将自己认知和行为模式,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拒绝改变,是因为害怕付出更高代价,害怕得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当冲动或喜欢,与自我利益、自我认知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很快会“下头”,转身去寻找“下一个真爱”。

而真正的爱,不能单凭感觉行事,是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是自我决定和选择。

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向对方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观意象。

真正的爱是一种关注,更是行动,即让自己进入陌生领域,塑造出不同的崭新的自我。

② 真正的爱是,在拓展边界时主动突破的承诺

每个人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界限,并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心智会愈加成熟。

承诺一致性原理表明:

当我们决定(或承诺)了一件事情后,我们之后的行为的就会不自觉地按照承诺来进行。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的承诺是受到外部诱导,或是社会性规范压制时,承诺会引发个体的情绪反抗。

但在真正的爱情中,主动的承诺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动消极顺从规则的行为。

真正的爱敢于作出承诺,并充分了解承诺和行为的必然因果反应。因此在出现冲突时,我们会先反省自身,能在相对客观的角度上,解析冲突发生的原因。

真正的爱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要不断付出努力,跨越我们原本的界限。

2、真正的爱是,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实现自我完善

在面临双方认知的冲突时,处于冲动或恋爱的人,往往采取的手段是抗拒、压倒对方,要么按照自己的来,要么选择分手。

而真正的爱,在面对冲突时,大多数人会迎难而上,用理智的眼光和态度,重新与另一半磨合,从而确定新的界限。

真爱是一种生命关系,而不是消费关系。

真爱是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

① 真正的爱是相互需要,但不会彼此捆绑

双方有需求感,是我们建立关系的基础。

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一个人,这绝非基于凭空想象,而是因为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能力,能够满足自己当下的需求。

参与改变理论认为:

个体态度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

换言之,人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我们的认知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参与的程度深浅,会不断地进行升级变化,从而影响到我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升级。

因此,当两人的关系不断深入,总是不自觉地希望对方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这是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检验真爱的的关键。

真正爱一个人,往往具备处理需求矛盾的能力。

当彼此无法满足时,第一时间不是去苛责对方,而是反思探究彼此需求的契合性,关系的可塑性。

懂得适时的自我满足,而不是对对方的一味索取。

真正爱一个人,往往是既有能力满足对方,也懂得取悦自己,彼此不会被关系中的需求所捆绑。

② 追求完美,同时也接受不完美

我们觉得自己不完美,所以需要爱。因为爱,我们更加发现自己的不完美。

生活基于现实,爱情亦然。随着关系的深入,彼此会逐渐卸下伪装,爱情也会从完美一步步走向不完美。

关系的真实与不完美,会重新唤醒一个对于真实自我的反思、憎恨、厌恶。

大部分人会不断挑剔对方,把对自我的满足,转化成对另一半的攻击,将内心的矛盾冲突转移出去。

而真爱的本质,是接纳,是利己的同时也要利他。

真正的爱一个人,会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又有自我的、不完美且真是的人,而非自我逃避与满足的工具。

彼此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完善、相互成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棱角、偏好、偏见都被牺牲和调整,爱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

因此,真正的爱是不断地成长自己,而非强迫他人朝着自己的需要改变。

③ 痛苦经验,建立心灵层次的链接

真正的爱是一种生命关系,它能够与新鲜感抗衡。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创伤与不完美,因此在关系中,也必然会存在伤害。真爱也不例外。

但真爱中的痛苦,往往是存在着积极意义的。

比如,我们能够在关系中学会,如何用平常心看待所有的发生,也会探寻接纳更真实的自我和对方。

蜕皮效应指出:

人的成长就如同动物成长的蜕皮,经历痛苦,然后不断地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人本身是有许多局限性的,尤其是双方长期相处中,这些局限会不断地挑战我们的亲密关系。

很多人在面对挑战时,永远是逃避,永远是将问题推给对方,而拒绝自我成长和自我成熟。

真爱,就如一棵树,从种子到枝繁叶茂,年年月月,风风雨雨,阴阴晴晴,始终往上尽力生长。

可以看出,在真爱中,我们很容易做出一些类似于“自我感动式恋爱”的行为。

但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对爱的表达,是否会让对方困扰;同时,也要避免自己陷入“自我感动”的陷阱。

03 如何平衡真爱付出和自我感动?

好的爱情,让双方都感受到足够的尊重和愉悦,享受二人时光。在相处的过程中,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自动感动,却是单方面的付出和强迫。自我感动者,关注的并不是双方,而只是自我价值的认同。

喜欢,是人人都有的天赋;而爱,是一种能力。

并不是所有想爱对方的人,都有爱人的能力。

1、平衡自我与爱人,爱己而后爱人

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正视自己的情感需求,打造客观全面的自我价值体系。才不会想要去从外部获得认可,不会以他人的评价动摇自己的内心。

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去表达爱,自信地展示魅力和能力,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不担心没有人欣赏。

只有自己内心坚定,才能正确地选择恋爱对象,处理恋爱关系,巩固双方感情,从而收获到一段美好的恋情。

2、平衡边界与距离,尊重而后付出

尊重个体的差异化,明白两个人是不可能百分百契合。

正确看待双方在感情中的矛盾,不因一点小事就上升到爱不爱的程度。

不必过分强调自我,但也不能没有自我。

尊重彼此,展示双方的底线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感情磨合才会以健康的方式进行。

理解彼此,以不断的沟通,给到彼此想要的安全感,不患得患失,不盲目偏执,恋爱永远是两个人的事。

3、平衡想象与现实,主动降低期望

对他人的期望,是一个人自我需求与欲望的投射。

说句不好听的,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必须要满足你的期望。

在一段感情里面,如果双方对彼此的期望值过高,反而会产生很多不满的情绪。

所以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活在当下的体验中非常有必要。

不要将对方想象成一个完人,同时也不要高估对方对自己的感情深度,以平常心与对方相处。

当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降低期待时,反而会因为对方给到的小惊喜而开心,从而加深双方的感情。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其实是对亲密关系的一种谅解,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当我们的期望值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会使双方的相处模式更加和谐,更加轻松。

人需要活在现实中,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的连接关系,避免落入虚幻的感情中。

4、平衡付出与回馈,给得恰如其分

给对方的,恰好是对方需要的;

付出的,恰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不要以自己去代替对方的感受,把爱和关怀送到对方的心坎上,这才是你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站在对方的角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爱意,对方才能准确接受讯息,促进两人的感情。

做到做好四个平衡,在恋爱关系中,不断磨合调整相处模式,提升经营爱情的能力,才能守护好恋爱关系,并从恋爱关系中收获正向反馈和自我成长。

在爱情中,我们不能高估爱情的力量,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找到适合双方的相处模式,才是对一段感情最大的尊重。

不预设,用心展现自己,也发现对方。

不强迫,接纳彼此不同,包容与理解。

我们向爱人表达爱意的最高境界是,支持对方成为ta想成为的人,也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内容来自嘉待情感老师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articles/view-11799.html
相关精选情感文章
嘉待情感专题,离婚冷静期手册
嘉待情感专题,恋爱脱单手册